[宋] 吕本中
朝拥群书坐,所乐常自足。
圣贤重出处,理本无偏曲。
志行道合尊,安贫未为辱。
压架富卷帙,纵情无蹐局。
穷达各有时,此意当勉勖。
秋窗遣兴
宋 吕本中
朝拥群书坐,所乐常自足。
圣贤重出处,理本无偏曲。
志行道合尊,安贫未为辱。
压架富卷帙,纵情无蹐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这首诗是吕本中晚年生活的写照。他自幼好学,孜孜不倦,到晚年更感到读书的乐趣。他曾说:“六经载道,非读书无以至道。”(《西江诗话》)他读书的目的在于体悟其中的道理,而并不在于穷搜猎奇,藏书万卷,只求自足而已。由于他学问日深,愈到晚年愈感到知识不足。他说:“无厌书卷深探富”(《重九前三日雪中有怀》),这就是他的志趣。他认为一个人立身行事,“志”“理”应是相统一的。“圣贤重出处,理本无偏曲”,也就是他对“志”的自我理解和崇尚。人虽有志,能否实现全在于“理”。诗人并不片面地强调“志”,而是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志”,才能最终实现立身行事的目的,也就是在“道”的指导下取得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对于贫贱生活是否可耻,诗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在前期,他怀才不遇,在“安贫乐贱”的同时,难免有自嘲的味道;到了晚年,他已官居显位,就认为安贫守贱并不是什么可羞耻的事了。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这首诗通篇议论不多的同时,也并没有抽象的说教,而是寓理于景,借事明理。如“穷达各有时”这一结论不是直接说出,而是通过眼前所处环境具体比较,作正反衬和对比,显得说理充分又不露痕迹。“富卷帙”既见其书多,又见其无所用心。“纵情无蹐局”,正面说明随心所欲、放浪形骸的“纵情”。作者的才华不为时代所重,抑郁寡合,在这样环境中,只有自己跟自己对话、聊天。而自己安慰自己:书还是那些书;虽然仍感到万卷压人,无时无刻不在眼前;虽然纵情任性,“穷达各有时”这个真理仍然让我痛切地体会到人生无常和仕途险恶。诗人的才华、学识和抱负,是否能够得到施展和承认,是至关重要的。这一点在诗中虽然没有明说,但通篇饱含着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味。
译文:
每天早晨我拥抱着满屋的书籍安坐其中,我所乐在其中的是内心的满足。圣贤们看重出处进退的道理,其中的理本来就没有什么偏激弯曲的地方。只要志向与道行能够相合自然受到尊重,安于贫困却并不认为是耻辱的事。书架上堆满了卷轴书籍十分丰富,(我的读书)性情无所约束局促。人生的穷困和显达都有各自的时机,这一点意志应该力图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