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吕本中
客行已无聊,况此忧虑集。
颓然念远役,未见勇可习。
虚庭觉气润,远视萤火湿。
故人不我厌,踏雨相劳揖。
朝餐共饥饱,夜语同坐立。
问我去此邦,何用如此急。
干戈与瘴疠,未见可出入。
何殊知二五,而不知有十。
俛首谢勤意,此非愚所及。
天涯重离别,所至方嶪岌。
感怀平生旧,忍效儿女泣。
风沙蔽中原,道路满荆棘。
世事古则然,临分莫于邑。
吕本中是一位很有思想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深沉而富有哲理。他身在朝廷,面对离别与伤感,对于将要赴任江浙之行的计划感到十分惋惜,同时又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忧虑。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客行已无聊,况此忧虑集。”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已感到了旅途生活的乏味和内心的无聊。随着客行的开展,离愁和牵挂越发集聚。“忧虑集”字颇值得玩味,“虑”和“忧”并不是一种可发泄的感情,作者既无太多的事可以担忧,也没有人的事可以使情绪不再纠结,心情寂寞无比,这里也可以看作是他的一种对于乱世和自己这种心态的一种妥协和总结吧。
“颓然念远役,未见勇可习。”虽然我深感体力不支而思量这次远离故乡的差役,却也无法找回那丧失已久的勇气。此句体现了他面对人生的坎坷无奈和对人生的失落。这次的离家出走更像是毫无头绪的人在被社会排挤和逼迫而不能挽回的情况下选择暂时躲避和自我妥协。“未见勇可习”,从中透露出来的不仅有无力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还有深深地愧疚。“岂为女子,又能有所作为。” 从这样的社会评价,到最后选择的远行逃开世间的争斗琐事可能都或多或少说明了社会对这个人是怎么看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个出逃对自己会是怎样煎熬又说明了一个人强大的承受力和环境造成的深深绝望和痛苦。然而这些都透露出作者的抑郁、苦闷的情怀和对生活压力的反抗心理的展现。
“虚庭觉气润,远视萤火湿。”眼前的景象如此地使人感受到潮湿的气氛。走在寂静的路上就像是行走在内心一片死寂的路上。这些让人窒息的环境使人禁不住地向周围观望。恰好远处的萤火在低空中飞舞,发出微弱的光,给人一种湿润的感觉。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即将离别的友人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故人不我厌,踏雨相劳揖。”故人对我没有厌烦,即使在雨中也会相邀相聚。“故人”在此指的就是朋友。“不我厌”三字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朝餐共饥饱,夜语同坐立。”白天一起吃饭,晚上一起谈天说地。“同坐立”形象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深厚情谊。
“问我去此邦,何用如此急。”我离开这个地方,为什么你如此匆忙?这是诗人对友人匆忙离开的疑问,也是对友人的一种劝慰。
“干戈与瘴疠,未见可出入。”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疾病等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感慨。“干戈”指代战争,“瘴疠”指恶性疟疾。诗人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无奈。
“何殊知二五,而不知有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鼓励。“二五”指的是《周易》中的两个基本元素“阴”和“阳”,象征着一切事物的根本。“十”则代表了十种不同的变化和发展方向。这句话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要看到事情的根本和发展方向。
“俯首谢勤意,此非愚所及。”诗人最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感激和歉意。虽然他不能像友人那样做出巨大的贡献,但他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感和对人生的无奈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友人的深深感激之情。诗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充满了深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