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暑夕乍凉二绝 其二》宋吕本中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吕本中

《暑夕乍凉二绝 其二》原文

暮蝉萧瑟下斜阳,已似茅檐气味长。

团扇未须忧弃置,竹奴犹可助清凉。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夕阳西下,蝉声稀疏,如同暮色中的离别之歌,渐渐消逝。这茅屋的檐下,凉意渐生,仿佛是久违的故人。手中的团扇不必忧虑被抛弃,竹叶间的微风,还能助你一臂之力,带来清凉。

赏析:

这首诗以夏日傍晚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独自在茅屋檐下纳凉的情景。首句“暮蝉萧瑟下斜阳”以暮蝉的鸣叫和夕阳的余晖为开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次句“已似茅檐气味长”则以茅屋檐下的凉意渐生,表达出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这里的“气味长”并非指实际的空气气味,而是指一种心境和情绪上的舒缓与安详。第三句“团扇未须忧弃置”是对团扇的一种寄托和劝慰。诗人似乎在说:扇子虽然可能会被遗忘抛弃,但是它的作用并不就此消失。同样地,诗人在这首诗中所寄寓的情感并非那么容易被淡忘。他在孤寂无聊之时,也可能会想起这些曾经陪伴他度过漫长夏日的片段。末句“竹奴犹可助清凉”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这里的“竹奴”并非真的指竹子旁边的奴仆,而是用来比喻微风吹拂下的竹叶,给人带来清凉的感觉。诗人以“竹奴”来形容这自然带来的清凉,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体现出他面对炎热夏日时乐观豁达的心态。整首诗通过描绘暮蝉、茅屋、团扇、竹叶等夏日景象,表现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纳凉的情境。通过对物件与风物的生动描述,抒发了诗人在暑夜乍凉中所感受到的安宁、恬静和怡然自得的情感。这首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深厚的艺术韵味。无论是构思、意境还是语言、情感,都展示出了诗人的独特匠心和诗歌魅力。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