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康有为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澹如楼读书
康有为
三年不读南朝史,琐艳浓香久懒熏。
偶有遁逃聊学佛,伤於哀乐遂能文。
忏除绮语从居易,悔作雕虫似子云。
忧患百经未闻道,空阶细雨送斜曛。
在历史的风云中,淡如楼,这个名字给我一种淡淡的,似乎是从岁月深处吹来的幽雅的凉意。这首诗便像是那楼阁中吹出的读书人的孤高又惆怅的叹息。 诗人在这三年的隐居生活中,无意间读到了南朝的历史,曾经浓艳的往事与那浓香,如今却显得久违了。曾经那段往事如今看来也只是身在其中的一种经历罢了,早已不再值得沉醉。这是诗人淡然的态度,是超脱于历史的沉思。
虽然遁逃于红尘,却也不忘修习佛法,伤于哀乐遂能文。人生无常,大恸之后也许就会有大悟,而后诗人才有了文字上的成就。这也反映了诗人的性格与精神追求,诗书佛法相伴一生。在这里,“学佛”只是对苦难的一种反抗,或者说,是从这种苦难中升华的一种精神追求。“伤于哀乐”四个字,道出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人从白居易的诗中学习真诚坦白的诗风,从悔作雕虫似子云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过去的自我是深深的反思。“雕虫”是诗人过去的生活,是那种琐碎的、微不足道的自我,而“子云”却是以文为业、尽全力创作的一个古代文人典范。“悔作雕虫”体现了对自己过去时光与精力在纸面上争短论长的悔恨之情,反省中自有尊敬之意和叹惋之意。由不得叹惜当年的我愚昧无知。唯有奋发向前才是道路,眼前,忧患经历过后有一个美丽的好去处,夕阳正在落山,那美好光景就要送走。有着这样恬静的心情任凭世事如梦掠过眼帘!整首诗思想深入,文辞畅达。语言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气质:淡定之中自有担当之意,苦涩之后又有难得一见的豁然开朗。
这是康有为淡泊明志的写照,他读书的澹如楼是他心灵的居所。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迁,他都能在这个淡如的地方守住自我。
以上便是这首诗的赏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