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丁鹤年
十年澒洞家何在,万里清明客未归。
雨僽风僝花乱落,泥融水暖燕交飞。
烟生榆柳推迁速,云锁松楸拜扫违。
旅雁尽回音信断,侧身长望泪频挥。
异乡清明
丁鹤年
十年澒洞家何在,万里清明客未归。
雨僽风僝花乱落,泥融水暖燕交飞。
烟生榆柳推迁速,云锁松楸拜扫违。
旅雁尽回音信断,侧身长望泪沾衣。
这首诗是清明客居他乡有感所作。清明时节,人们都回家乡去祭祖扫墓,可是诗人却客居他乡,不能回去,所以诗中把清明和客况、思乡之情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十年澒洞家何在,万里清明客未归”,概括了诗人的生活历程,也是诗人感情的基调。十年之间,诗人辗转漂泊于战乱的时局中,家园不知何时何地,所以诗人不知家在哪里;意外的怀乡之念随着春风的来去萌生着、弥漫着;作者思乡归不得,“万里清明”这就为全篇定下了感伤、愁苦的感情基调。“未归”道尽了作者目前与家乡万里相隔回乡不得的飘零之苦。 这两句注意对仗,“澒洞”、“清明”是对仗,“家何在”、“客未归”也是对仗,显示了诗人不俗的功力。
颔联“雨僽风僝花乱落,泥融水暖燕交飞”,紧承首联“未归”展开描写。“雨僽风僝”即风风雨雨。清明时节,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的时候。风雨摇荡之中,只见“花乱落”,雨横风狂花瓣乱落;但见“燕交飞”,春风融融,燕子来往飞舞。颔联以“花乱落”衬托“客未归”,表现作者对归乡而不能的惆怅之情;以“燕交飞”来对比映衬作者对行迹不改、漂泊不定的感叹,凄迷冷落的环境渲染了作者的愁绪。这一联很见功夫。表面上看对得十分自然,一句写雨对一句写风,一句写花对一句写燕;但是字面上似乎不粘不滞的两句实际上却密不可分。“雨”“风”之所以格外僝急,是因为深藏着人归而不得的惆怅之情;所以在此进一步体验景物与情感交融这一点上做了有效的提示。“泥融”以后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水暖”会造成什么样的气候与环境;不仅不写下去,而在读者创造性的填补补充过程中感受这一点诗意盎然所特有的韵味;因此这两句诗就有无穷的魅力了。这两句在语意上具有连贯性,又是后两句的铺垫。
颈联“烟生榆柳推迁速,云锁松楸拜扫违”,又承颔联写景而来。面对着这萧条、冷落的景象,诗人的感受如何呢?用“推迁速”“拜扫违”表述。它一方面说明作者看见暮春景色引起的思乡之情又因坟茔被云雾笼罩而无法扫墓叩拜而生发出了许多感慨。暮春时节万物生长、变化很快,而坟茔那衰老荒芜与自然风光很不协调。然而因故多年不见,甚至于见时却不得瞻仰与叩拜,“松楸拜扫违”可想见作者的心境是很沉重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此时此地诗人在想些什么呢?为什么不想说明白呢?这使得读者自己通过吟咏体味这联诗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诗人在安史之乱前后十年的经历来体会这一联诗就显得更为深挚有力了。这里还有一层意思,“烟生”与“云锁”云雾重说明是阴天;“拜扫违”久雨不止,就更难回到家乡去扫墓了;这也反映了诗人心理上想的是另一种境界;也是流露的是另一种感情;“愿春常好在,人亦复团栾”。实际诗人不直说亲人已经仙去九泉之下不远。天人已渺在不中心田存慨的惟有重重心事对花的残落感和睹物而引起的感慨了;联想是悠长的这是诗歌魅力产生的关键所在。“推迁速”“拜扫违”包含的感情十分丰富而深沉同时又通过凄清冷落的景象含蓄地表现出来是全诗的高潮。它扣紧清明、佳节这一特定环境气氛进行表现而写得含蓄深沉令人回味无穷,真是意味深长而又余韵袅袅了。
尾联“旅雁尽回音信断,侧身长望泪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