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洵之越》宋陈著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著

《送洵之越》原文

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

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

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

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

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

彼柯亭之烟竹,兰亭之觞水, 剡溪之雪舟,邪溪之樵风。

虽非本色□慕羡,然亦余兴相迎逢。

盍陪簦笠风雨外,固异萍梗江湖中。

八十一岁汝我惧,二百里近我汝容。

目而送之岂漫往,归以复我将谁从。

滔滔世变犹古道,修竹可竹两人龙。

现代文赏析、翻译

陈著的《送洵之越》是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越地的名胜古迹和伟人,表达了对越地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下面是这首诗的赏析:

有美一人来自东,与儿洵约西游同。

这是一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人从东方来,与儿子约好一起到西边的地方游玩。这里的“美一人”指的是朋友,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赞美和敬意。“与儿洵约”则表达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共同追求。

谓闻古越多胜迹,庶可洗眼开心胸。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越地的向往,认为越地有很多名胜古迹,可以洗眼开怀。这里的“洗眼开心胸”是一种比喻,表达了越地的风景名胜可以让人们心情愉悦、开阔眼界。

窆石亭空思禹迹,飞翼楼高忆蠡功。

这两句诗描绘了越地的名胜古迹,其中“窆石亭”和“飞翼楼”都是越地的著名景点。而“思禹迹”、“忆蠡功”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仰和对越地历史的追溯。

过司马寓第,如见涑水叟。入稽山书院,如见晦庵翁。

这两句诗描绘了越地的人文历史,其中“司马寓第”和“晦庵翁”都是越地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作者在路过他们的故居时,仿佛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东山则想谢太傅之雅量,上虞则感李参伯之孤忠。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越地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其中“谢太傅”和“李参伯”都是越地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作者在越地游历时,想起了他们的故事和品格,深感敬佩。

读范老堂记则怀憩堂于出守,问祈国里曲则想持帽于方童。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越地文化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其中,“范老堂记”是越地文化中的一部重要文献,作者在阅读时想起了曾经在越地担任过官职的人的故事和品格,深感敬佩和怀念。“祈国里曲”则是越地的民间传说,作者在听到这些传说时,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故事和场景,深感亲切和向往。

伟哉圣贤所森布,关乎名教无终穷。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越地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认为越地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伟人和英雄的事迹和精神,这些伟人和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与名教息息相关,构成了越地文化的核心和精髓。这句话也表达了作者对名教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最后,作者感慨自己的年龄已经八十有余,距离越地也不过两百里之遥。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心中的情感依然深厚如初。他希望朋友能够陪伴他一同前往越地,共赏美景、感受文化、追忆历史。然而面对现实的诸多阻碍和朋友的不同境遇,诗人对朋友深深地表达了惋惜之情,叮嘱朋友注意身体健康,自己则保持冷静平和的态度迎接日后的岁月变迁。总的来说,《送洵之越》是一首表达对友情、历史、文化敬仰之情的诗歌作品,其中的字句之美妙精炼,抒发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回味无穷。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