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 其八 石夫人》宋陈著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著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 其八 石夫人》原文

千尺嶙峋直立形,流传神应挟风霆。

石身本聚山川气,便是人心聚处灵。

现代文赏析、翻译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

其八 石夫人

千尺嶙峋直立形,流传神应挟风霆。 石身本聚山川气,便是人心聚处灵。

这首诗描绘的是"石夫人",仿佛传说中的守护山川的仙人。通过巧妙地将人物和景物的互动进行抽象与具象化的表达,可以看出作者独特而生动的文学色彩和巧妙的对诗中角色的个性化描述,非常独特地体现出宋朝的山水情趣与历史文化,有着相当高雅的韵味和一种远古流传的美感。

宋代的山水画大都清逸出尘,这正是古人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创作原则。在诗人笔下,山川的灵秀之气与人的精神气质融为一体,这正是诗人笔下的“石夫人”形象所传达出的内涵。

诗的前两句“千尺嶙峋直立形,流传神应挟风霆。”描绘出了石夫人的“千尺”的高度,“嶙峋直立形”,便体现了诗人对其形体的欣赏和敬仰之情,连石头直立的风貌也被比喻成姿态超脱之美。“石身本聚山川气,便是人心聚处灵”,又突出了诗人在眼前的这块巨大山石感到其韵致之雅趣,“聚山川之气”正说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象征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便是人心聚处灵”,人心的灵动和山川之灵的交融相生,又恰恰体现了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山川的互动,使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和山川的灵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石夫人”为题材,通过描绘其形象和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人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之情。这种对自然和人文的双重赞美,正是诗人陈著诗歌的独特之处。

现代文译文:

在千尺高的地方,屹立着一块嶙峋的山石。它的神韵仿佛能挟带风雨雷霆。石头的身体聚集了山川的气势,就像人心聚集的地方一样充满灵气。诗人站在这里,欣赏着它的姿态,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对这块山石的描写中。这里也暗示了人和自然的互动和相生,即人心的灵动和大自然的山川气息相融,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叹之情。这正体现出诗人陈著对山水文化和人文情怀的双重赞美和向往。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