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次韵黄岩高志尹》宋陈著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著

《次韵黄岩高志尹》原文

冠屦天地间,车笠风云从。

我行半东南,已复八十翁。

取友必端人,求我我蒙童。

初见老不化,宿学今何功。

万丈委羽山,中有人中龙。

文气苏玉局,心事庞德公。

岂不愿纳交,谁与先为容。

何物瀹小子,托根岁寒松。

寄我寿我诗,墨妙扬古风。

扇开眼眊氉,翼起身龙钟。

要知片云外,实共二浙东。

气以类相应,面未心已同。

端如获骊珠,不羡放鸽笼。

滥吹谱美茎,难报来施丰。

现代文赏析、翻译

诗一首描绘了一个身居天地间的八十翁形象,行半东南却视域高远,将少年之志和历经沧桑之心凝为求友的旨向,因此笔墨所至,以学识之博而跻身宿儒行列,仿古人苏玉局的文气和德公的心境,真如那挺拔傲骨的庞德公,寄人篱下而不忘本色。此外还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惆怅和抱负难伸的忧虑。我们现代的解读是这样的:

诗中的八十翁是一个对世界理解深入、思想深沉的人。他犹如一颗坚定不移的星辰,身处尘世,却超脱于其上。他的人生道路几乎走遍了东南大地,如今已过耄耋之年,但他的心志并未因此而衰退。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人生,追求着真正的朋友,寻求着思想的共鸣。

他的人生观是质朴的,他的交友标准是高尚的。他寻求的是那些能够理解他、支持他的人,而不是那些仅仅因为表面的相似而与他交往的人。他像那棵历经风霜的松树,深深扎根在寒冷的冬季中,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动摇。

诗人借寿诗表达了他对知音难求的感叹。尽管身处社会的各个角落,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人却寥寥无几。诗中的“我”感到迷茫,找不到方向,感到世界如此之大,却无人能真正理解自己。这是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奈。

然而,诗人的内心并未因此而沉沦。他用墨香和书法来寻求安慰和寄托。他以扇子为笔,以文字为墨,用文字的力量来对抗生活的困苦和迷茫。他的精神就像那片云彩,虽然飘荡在天空中,但始终与二浙东保持着联系。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坚韧不屈、内心深沉的八十翁形象。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知音难求的深深感叹和对生活的无奈。这不仅是一个八十翁的故事,也是一首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感悟。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