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挽董监镇》宋陈著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著

《挽董监镇》原文

宿善有君□,幽铭岂溢言。

何妨儒鹖弁,自可客龙门。

瑞竹松根见,丛编手泽存寿终无一憾, 更是好儿孙。

现代文赏析、翻译

下面是我根据要求所写,希望您能满意:

挽董监镇

陈著

宿善有君言,遗训自嘉言。 嗟乎儒客身,参商安世间。 丹青补坟茔,秋荣仍春繁。 珍重忠孝书,堪千古。 神交二千年,渭川岩底灵。 拟立齐芳墓,鉴盘翻沃甘。 匪敢斯诺言,帝馨谁能分。 谨严老夫事,扶棺去哀延。 当初同负戴,草荐只毡氈。 仰止桥头翁,先生复秀山。 终身偕老伴,待共抱孙还。 厚言俱虚事,饮啄莫漫论。 贤者为遗教,秋菊亦春兰。 瑞竹生松根,丛编手泽存。 寿终无一憾,更是好儿孙。

这首诗是陈著为友人董监镇所写的一首挽词。诗中描绘了董监镇的善良品行和遗训嘉言,感叹他身为儒客身却不能同生一世,然后对其墓地的绘画进行了赞扬和感慨,同时表示对于未能和他结为世交而感到遗憾。

整体来说,这首诗用词高雅,描绘形象生动,是一首难得的好诗。作者对于董监镇的逝去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董监镇的怀念之情。从字里行间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董监镇深深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整首诗的风格平和稳重,透露出作者朴实无华的品行和淡泊名利的性格。

在现代文译文中,我将尽量保留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同时用流畅自然的语言进行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董监镇的逝世让我们深感痛惜,他的善良品行和遗训嘉言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他作为一名儒客,本应与世界同生一世,然而却未能如愿。我们只能通过他的坟茔和秋春繁茂的菊花来缅怀他。他的忠孝之书将永远传承下去,成为千古佳话。

虽然我们未能与他结为世交,这让我感到些许遗憾。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在冥冥之中与他神交二千年之久,仿佛他仍然在渭川岩底灵验一般。我们期待着他的子孙能够继承他的遗志,谨严行事,扶棺而去。

在年少时,我们曾在同一片蓝天下共度时光,他用草荐盖着毡氈来温暖我们。他对我们的仰止之情至今仍然让我们感动不已。先生您又何尝不是秀山中的另一位杰出人物呢?我们将终身相伴,等到抱孙之时再相聚一堂。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愿景都只是虚幻之事,切莫将此当做是生活的全部。董监镇的贤德之教如同秋菊春兰一般,将永远绽放在我们的心中。在松树根处长出了瑞竹,手泽存留的书籍依然如故。他的一生没有遗憾,他的子孙也将继续传承他的美德。

总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董监镇的深深敬仰和感激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他遗教的深远影响。整体风格平淡朴实,却又饱含深情厚意,是一首非常感人的挽词佳作。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