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道行
通身是口,说是得一半。通身是眠,用得橛。用不到处说有馀,说不到处用无尽。当用无说,当说无用。用说同时,用说不同时。诸人若也拟议,西峰在你脚底。
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宋代诗人释道行《偈五首其一》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在禅师的眼中,世界是纯粹的,不杂丝毫虚伪和杂念,是一种永恒的状态。此诗正揭示了这样的境界,诠释了一种纯真自然,虚怀若谷的生活哲学。
第一句,“通身是口,说是得一半。”释道行描绘了一种无处不在的语言。语言不仅仅是工具,也是生活的表现,是人对世界的一种直接反映。在他的理解中,语言并非简单的交流工具,而是世界的一部分,是人对世界的理解、感知和表达。他用口述说世界的一半,而另一半则通过行动去体验。
第二句,“通身是眠,用得橛。”这里的“眠”并非指睡眠,而是指一种沉静、无为的状态。在禅师的眼中,世界并非由一系列的行动和言语构成,而是由一种内在的、深层的、超越言语的存在构成。他用“橛”来比喻这种内在的存在,表明它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法用行动去触及。
第三句,“用不到处说有馀,说不到处用无尽。”这是对禅师思想的进一步阐述。他指出,在语言无法表达的地方,他通过言语表达;在行动无法触及的地方,他通过行动去体验。这就是禅师的智慧,他深知语言和行动的局限性,但他并不因此而放弃表达和体验。相反,他超越了这些局限,让语言和行动在无尽中找到了意义。
第四句,“当用无说,当说无用。”这句话描绘了一种境界,那就是“无用”之中包含着大用。在这个境界中,言语和行动都是多余的,因为它们都超越了自身的界限。禅师强调了无言之教的重要性,提醒我们,真正的教诲往往是无言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和发现的。
最后一句话,“用说同时,用说不同时。”这描绘的是一种无间的用功方式。禅师在这里表明了当语言和行动同时存在时的情况——即语言的运用和行动的表现相互交融、不分彼此。这也反映了禅师的哲学——在用中说,在述说中行动,语言和行动都是内在精神的直接反映。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禅师的智慧和人生哲学。他揭示了语言的深层含义——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而是人对于世界的理解、感知和表达;他阐述了无言之教的重要性——真正的教诲需要我们自己去体验和发现;他强调了超越言语和行动的局限性的重要性——只有在超越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这首诗也启示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禅意,只需要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