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守净
传来铁钵盛猫饭,摩衲袈裟入墨盆。
祖翁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
在黄昏的风中,风吹起这位高僧衣衫的尾端,随着袍带晃动的方向,落下了与僧侣生涯相伴随的世俗纷扰。只见他手持铁钵,装满了食物残渣,似乎是从附近居民家传来的。这些残留的食物显然不是用来滋养身心的素食,而是被猫狗等动物糟蹋过的剩饭残羹。猫饭传来,无非是因为猫在僧人周围蹭来蹭去,表示着对食物的贪婪与渴求。然而僧人对此并无多少反感,也许这是它们的可爱之处吧。
转过头来看那摩衲袈裟,看似五彩斑斓的僧袍却是寺庙常备的黑漆袈裟,静坐读经或经行的时候常要轻轻地在黑漆的素砚中挪动衣摆,几乎相当于陆地生活的一面色块绘板,深蓝中显现色彩各异的底纹,以至于路过的人们可能以为是寺庙偏旁专用的广告牌。
然而,这僧人的生活似乎并不像他的衣着那么光鲜亮丽。猫饭入钵,黑漆袈裟入墨盆,原本属于他的修行生活也变得一团糟。猫饭与墨盆的结合,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这位僧人面对生活的无奈和苦笑。
“祖翁活计都坏了”这一句就像对日常琐事付之一笑的呼喊。看到这幅景象的人们不知道要拿这样的“活计”怎么办呢?所以接着提出了第三句:“不知将底付儿孙。”看起来看似坦荡和无所顾忌的态度实则是其痛定思痛的深深感慨——修行者的法眼自天空掠过都市喧嚣的生活之海,看见自己传承千年的生活方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显得如此无助和可笑。这无异于是一声哀叹。
在最后一行诗中,诗人对未来寄托了深深的忧虑。“不知将底付儿孙”,这句话道出了对未来法脉传承的忧虑。如果现在的生活方式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将来会如何呢?这让读者不由得深思这个关于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之间的矛盾问题。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僧侣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禅宗的传承现状,以及对未来前景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以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不如意,用禅的智慧解读现实中的种种问题,这都为读者提供了深度的思考和感悟。诗人看似豁达无畏的态度背后隐藏着深深的痛苦和无奈,这是他对未来法脉传承的忧虑,也是对禅宗如何应对现代社会挑战的思考。同时这也是一种反思,让我们深思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命运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的同时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