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晏坐岩》宋陈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岩

《晏坐岩》原文

掠地霜风黄叶飞,山人晏坐已多时。

但知六凿俱通透,不省支床旧有龟。

现代文赏析、翻译

晏坐岩

陈岩

掠地霜风黄叶飞,山人晏坐已多时。 但知六凿俱通透,不省支床旧有龟。

山水之美,灵秀所钟,或为泉石所囿,或为云烟所掩,但总能因人之情志而异彩纷呈。深秋寒风掠过,枯黄的树叶簌簌飘落,如此凄美之景,令人感叹岁月的无情和生活的无奈。然而,此时有一人却怡然自得地坐在岩上,享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山人,他沉醉于大自然的怀抱,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人生的片刻闲暇。

首句“掠地霜风黄叶飞”,诗人以寒风掠地、黄叶纷飞之景为背景,描绘出山人的悠然自得。这一场景使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人的这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令人感到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这种状态并不被外界的喧嚣所扰,不追名逐利,而是在一片自然的怀抱中悠然自得,静心体会生活的美好。

“山人晏坐已多时”,山人坐在岩上已经很久了,这不仅暗示了他的内心世界早已超脱世俗的纷扰,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向往。晏坐,即安坐,是一种闲适、自在的生活方式。在这里,诗人通过“已多时”这一词语,将山人对生活的态度和盘托出,表明他对此种生活的沉迷与追求。

在描写山人静坐的过程中,诗人通过“但知六凿俱通透”一句揭示了他的精神境界。“六凿”指人体的六个部位或人体的机能。“通透”意为透彻领悟。这一句是说山人体会到了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与本质,将自身的得失、名利、忧愁都抛诸脑后,心境变得通透无比。这一境界体现了山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不省支床旧有龟”,在经历了六凿通透之后,山人不再挂念床上的旧物和烦恼的事情。这是一种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是一种看破红尘、超脱世俗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山人精神境界的赞赏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感悟。

总的来说,《晏坐岩》这首诗以深秋寒风、黄叶飘落为背景,描绘了一位山人在岩上晏坐的悠然自得之态。通过描述他经历了世间万物的通透之后,心境变得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过程,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感悟。整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意蕴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淡泊名利的态度。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山人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真谛的追求和感悟。同时,他也借此诗向世人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希望能给那些在喧嚣中迷失自己的人们一些启示和激励。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生活态度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我们去追求和发扬光大。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