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福安院》宋陈岩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陈岩

《福安院》原文

门前黄叶断人行,寂历山房昼亦扃。

疏竹矮窗僧兀坐,炷香薰笔自抄经。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我为您生成的内容,希望您能满意:

福安院

陈岩

门前黄叶断人行,寂历山房昼亦扃。 疏竹矮窗僧兀坐,炷香薰笔自抄经。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福安院时,有感而发所作。

首句“门前黄叶断人行”,写眼前景,渲染气氛。这个“黄”字,很有色彩。在中国传统画论中,黄色一般象征富丽明快,它引申为光明、高贵之意;后来却有了消极含义,成为衰败、腐朽的代名词。由此可见这个“黄”字的内涵变化。看到成堆的黄叶阻拦住行人的去路,可以想象庭院冷落,来访的人一定稀少。次句“寂历山房昼亦扃”,紧承上句,描写福安院内的空旷冷寂。“山房”是山中建筑,这里指福安院;“寂历”是寂静冷落的意思;“扃”指门户关锁之物。由于“门”内无人走动,白天门也关闭着。面对这一冷落荒寂的环境,作者的思绪一定有些难受。他走进山房,见断墙残壁,断壁下有几株粗矮的竹子在守卫;室内放置熏炉以取暖,炉中散发出一缕轻淡的烟雾,落在如豆的灯光里,室内愈加静谧。抬眼望人室外,只见老僧独坐,默默地抄经,仿佛能听见经文诵读的声音。

作者对僧人的生活习性观察入微,对僧人的内心活动揣摩有致。他在描写室内的环境时,先从视觉方面落笔:“疏竹”、“矮窗”,说明僧人所居的简朴、幽深;然后写嗅觉:“炷香”,暗示僧人生活的清苦;再从触觉方面落笔:“自抄经”,说明僧人生活清苦无聊。这样就把僧人的生活状态都写活了。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创新。它以山房为线索,从门外到门内,从山房内到山房外,把山房中的人和物融为一体,通过人物刻画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另外,作者以自己幽微的情感去观照物象,把自己的情感移入景物之中。在客体(山房内的景物)与主体(僧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的就是断人行、昼亦扃的庭院以及白天独坐抄经的老僧和几炷烟香。由于作者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这客观事物也就带上了浓郁的诗情。这诗所展示的意境幽深、朦胧,如一幅水墨山水画,需要仔细玩味和想象才能领略其间的妙处。

以上就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