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止庵法师
碧水前头树一林,留云僧屋住来深。
泊舟桥下青苔岸,不得桃花不可寻。
诗中的景色吸引人而留连忘返。清新静寂而诗境宜人。到山中走访荒凉寺庙闲,尚幸他清吟散寂禅音翻,情景心绪共嫣然,通过古色古香今入迷之夕的现代诗体写下了题目所表述的山中真景意境十分理想而又很深情的赞美了这幅山水画的美妙绝伦,赞美了作者的高超画技,使人们从字里行间读到了画的真景和诗的韵味,深得人们的喜爱,在思想感情上表达了诗人对佛家思想的虔诚,从画面到对句,使人仿佛置身山中。
译文:
碧绿的江水前头是一片树林,僧人居住的屋舍把云留住。把船停泊在长满青苔的岸边,没有桃花的地方怎么能寻呢?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的是一幅山林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古寺生活画卷和诗画合一的美好场景的无限神往和怀念之情。这首诗里的描写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来,诗写得相当流畅而明净。“碧水前头树一林”,刚落笔,眼前便是一片清新的绿色世界:水是碧绿的,绿树成荫;林边的僧屋也掩映在绿荫之中;树丛中白云缭绕;停云留住,好一幅春山林间幽静图。一个“留”字,十分传神地把僧人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传达出来了。“泊舟桥下青苔岸”,由山林转到江上。“泊舟桥”,泊船的桥,桥下是长满青苔的河岸。一个“青苔岸”,暗示出这里环境的幽静。这里正是“桃花不可寻”的地方。“不可寻”并不是说没有桃花,而是说寻不着。诗人被这迷人的山林景色所吸引,流连忘返。他不是到岸边去寻桃花,而是泊舟桥下,领略这美好的景致。
诗人用笔轻灵飘忽,不重分别描写,而着力于气氛的创造。读这首诗,人们仿佛置身山中,随诗人一起观赏那幽静的山林景色。诗人对这幅画所倾注的感情,也隐隐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全诗笔墨简淡,风格清空幽雅,意境深秀。诗中写景中点出人物活动,更增添了画的盎然生意。它把画景由实到虚,引向空灵,给人以余韵绵绵的回味。这首诗题的是画,但画的情景却是从诗中点出,使画与诗完全统一起来了。它实际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正是题画诗所具有的特点。它以诗入画,情景交融,堪称绝妙的一幅山水画。此诗意境深远、优美,令人流连忘返。它表现了诗人对佛家思想的虔诚和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对这幅画的赞誉和怀念之情也通过这首诗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