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裘万顷
筑堂谁不要看山,往往襟期了不关。
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
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筑堂谁不要看山,往往襟期了不关。”这两句表面是说,凡是要建造堂屋的人,没有不想看山景的;然而实际上这又往往并不与山景紧密相关,意谓居处需要宽敞,胸襟需要旷放,这样才能够将个人的襟期不牵涉到外物上。首联以设问起,既显得自然入妙,又显得势脉相连。
“欲识此翁高绝处,一心长在白云间。”这两句是说,要想真正认识这位老翁超然物外的高绝之处,只需看到他的心灵深处,始终与白云常在、白云长在。也就是把情感寄托在白云一样的闲适雅致的生活之中。作者把主人的品格和感情同自然景色结合起来,表达了作者对“翁”的无比仰慕之情。
再从诗意看,“筑堂”而要“看山”,这“山”就是爱山;而堂亦因“看山”得筑,这就见出题中“寄题”二字。“谁不要看山?”将主旨道破之余,略略带出疑问的语气,也显得意味深长。同时又用“往往襟期”了不关切的语句,衬托出主人的高超雅致之情趣。这样作者就以一句疑问引起了对主人的深刻印象和赞赏之情。这两句充满了对“翁”的仰慕之情,也流露出诗人对长住白云间的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富有情味。作者通过描绘主人筑堂的情景,表达了对主人高雅的情致和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用现代文翻译的话来说就是:建造堂屋的人谁会不喜欢看山呢?然而这往往并不与山景紧密相关。要想真正理解这位老翁超然物外的高绝之处,只需看到他的心灵深处,始终与白云常在、白云长在。也就是想要拥有和老翁一样的对生活远离尘世,内心时常伴随着白云一样悠游自在的心态和情趣。在现代生活中也更是期望做到生活中的逐尘不染、工作中的应世潇洒和有道的精神自守三者并存的完美状态和人格体现。
以上仅为个人赏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