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唐] 卢殷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晚蝉
唐 卢殷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
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赏析:
这首诗是写蝉声的哀厉,借以抒发秋日悲怀。诗中蝉的形象与“绕树三咽”的杜鹃鸟一样,具有“断肠”之感。蝉在古诗中常常与悲伤的离情联系在一起的。如骆宾王《在狱咏蝉》中有“无人信高洁”之句,又有“哀鸣思急难”之说。本篇“能轸孤愁减昔围”中的“孤愁”,借指悲愁情绪。蝉声凄切,能引起人们某种联想,给人以某种安慰,具有缓解人的精神负担的作用。由于它又与蝉的形象有关,自然令人想到蝉的生活环境和它的声音,于是有人移树带声地怜惜起来。在作者看来,蝉声的消除要给人们一些好处,即使蝉自身感到孤寂凄婉,却还是觉得带声飞去好处不浅。尽管这样并不能解除自己内心的忧愁,但却将这种愁怀转移给读者了。这种心境分明在欣赏一种气氛、一种感情、一种感人情境的艺术表达方式,亦可以作为借物消愁的注脚吧!作者怜惜蝉儿每前进一步都是用尽最后的力气(与衰年成语精神毫不逊色)固然体现了些许“老夫聊发少年狂”,他寄托的身世感喟恐怕就更清晰可辨了。暮色中的蝉儿,似乎也在诉说着什么,而诗人也似乎在告诉读者:秋天的脚步不免凄清,但万物总要凋谢;冬天的脚步临近了,但春天总会来的。
译文:
深藏在高柳的背后沐浴着夕阳余辉,这凄切鸣蝉声能帮我驱散忧郁;它们尚恐游人的头发白了而长鸣不止,故而又迁移树头鸣声空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