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普度
妙德岩中宴坐时,释梵天王同赞喜。地摇六振雨花飞,一声霹雳清飚起。沧海头,青海尾。杨岐毒,种灵苗,殃害儿孙未已。
当然,我可以为你解读一下这首禅诗。这是释普度的《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其中一首,体现了他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世的深深关怀。
“妙德岩中宴坐时,释梵天王同赞喜。”在这首诗的开头,释普度表达了自己在妙德岩中安坐的时候,仿佛释梵天王也在赞叹和欢喜。这表示他在独自沉思,然而这沉思之中似乎也有他者——无论是真主、天王、佛陀或是宇宙意识的参与,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静谧的自我思考中感到愉悦。
“地摇六振雨花飞,一声霹雳清飚起。”这一句象征了深层的内心世界的震荡和激荡,它唤醒了心中的潜在力量。这一过程类似于“六根震动”,象征着内在的觉醒和变化。同时,“一声霹雳清飚起”也象征着外在的启示和变化,即从静默到行动的转变。
“沧海头,青海尾。杨岐毒,种灵苗,殃害儿孙未已。”最后一句表达了深远的忧虑和关切。它似乎在提醒我们,虽然我们的努力可能会带来一些改变,但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这种改变可能会带来更深远的后果。这就如同在沧海和青海的交汇处播下种子,这颗种子可能会带来生命力,但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灾难。这种担忧体现了释普度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释普度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人世的深深关怀。他以禅者的智慧和敏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关切,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深远的关怀,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