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叶少蕴慈感蚌珠》宋曾纡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曾纡

《和叶少蕴慈感蚌珠》原文

不知一壳几由旬,能纳须弥不动尊。

疑是吴兴清霅水,直通方广古灵源。

月沉浊水圆明在,莲出污泥宝性存。

隐现去来初一致,莫将虚幻点空门。

现代文赏析、翻译

现代文译文:

这个蚌壳之大,真让人惊叹,不知道它内部的空间有多大,能容纳连须弥山都装得下的不动尊菩萨。我又怀疑这蚌壳里就是吴兴清霅溪的水,它一直流到方广寺古灵源,直通大千世界。

在浑浊的水中,月亮依旧存在,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但其宝性依旧存在。它的隐现、来去都是一致的,我们不能将它的虚幻当作真实来解读,更不能将它当作佛教的象征来进入空门。

赏析:

这首诗是曾纡和叶少蕴慈感蚌珠时所作,他以蚌壳、水、莲花等意象,表达了慈感蚌珠的不可思议和人生哲理。

诗中“不知一壳几由旬,能纳须弥不动尊。”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蚌壳之大,容纳空间之广,来形容慈感蚌珠的不可思议。同时,“能纳须弥不动尊”也是对“不動尊”菩萨的比喻,不動尊菩萨是密教火坛的本尊之一,以表佛法之坚如磐石,稳如山岳,不为外道所动。这样一写,就把一个神奇的慈感蚌珠写得更富有人文内涵和宗教意义。

“月沉浊水圆明在”以下四句,进一步写慈感蚌珠的纯净和宝性之不灭。其中“月沉浊水”象征光明,“莲出污泥”象征纯洁,“宝性存”则是说蚌珠自有其不变的灵性。这样一写,就把一个神奇的慈感蚌珠写得有形有色,活灵活现。

最后“隐现去来初一致”写它无所不在;“莫将虚幻点空门”是借用佛教术语点题,再次表达不应把神秘的当神秘看的意思。因此整体上来看这首诗还是以意境深远,文字精炼见长的。

综合来看曾纡借助神秘但寓意丰富的“蚌”的意象赞叹观世音之妙也很好地在不知不觉之中劝诫了朋友叶少蕴不应被表面的神奇所迷惑而应该从内在的道理上去看待问题。这种对事物的深入挖掘和由表及里的分析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