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苏轼
净名毗耶中,妙喜恒沙外。
初无来往相,二土同一在。
云何定慧师,尚欠行脚债。
请判维摩凭,一到东坡界。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现代文解读:
诗人在这首诗中探讨了禅宗"不二法门"的思想。前四句借用维摩诘居士的典故,说明真如法性本无差别——维摩诘示疾的毗耶离城与文殊菩萨所在的妙喜佛土,看似相隔恒河沙数世界,实则性相一如。这是对定慧长老修行境界的赞叹。
后四句笔锋一转,以戏谑口吻说:既然万法归一,为何您这位高僧还要云游参访?不如像维摩诘那样"示疾丈室",直接来我东坡居士的方丈之地论道。这里既暗含"何处青山不道场"的禅机,又流露出诗人"在家出家"的居士本色,更透着与方外知己的亲密无间。
全诗在深邃佛理中穿插生活幽默,典型体现了诗人"以俗为雅"的创作特点,将玄奥的佛学义理转化为朋友间的机锋对答,展现出宋代士大夫与禅僧交往的特有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