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宋苏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轼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原文

醉翁门下土,杂遝难为贤。

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昔従南方来,与翁两联翩。

翁今自憔悴,子去亦宜然。

贾谊穷适楚,乐生老思燕。

那因江鲙美,遽厌天庖膻。

但苦世论隘,聒耳如蜩蝉。

安得万顷池,养此横海鳣。

现代文赏析、翻译

《送曾子固倅越得燕字》现代文诠释:

这是诗人送别挚友曾巩(字子固)赴越州任职时写下的诗篇。诗中交织着三重情感脉络:

第一重是对知己的激赏。"醉翁门下"指欧阳修门生众多,但诗人认为唯有曾巩如幽兰独立,超然于庸常之辈。他们曾如双鹤并飞于文坛,如今却要各自飘零——这既是对往昔并肩岁月的怀念,也暗含对当下处境的无奈。

第二重用典抒怀。以贾谊贬谪长沙、乐毅晚年思归的典故,既宽慰友人外放如同古贤际遇,又暗喻才士在庙堂与江湖间的永恒困境。"江鲙""天庖"之喻尤为精妙:岂能因越地鱼鲜美味,就嫌弃朝廷的珍馐?这实则是以反语表达对朝廷党争的讽刺。

第三重则迸发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呐喊。将世俗议论比作夏蝉聒噪,渴望有万顷碧波容纳巨鲲——这既是诗人对曾巩海量才学的礼赞,更是对所有被狭隘时局所困的英才发出的浩叹。末尾"横海鳣"的意象,把整首诗提升到士人精神困境与理想追求的哲学高度。

全诗在离别的惆怅中,完成了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三重叩问:知音难觅的孤独、出仕与归隐的两难、理想与现实的对峙。诗人以醇酒般的文字,将一场寻常饯别酿成了穿越千年的士人精神图谱。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