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水龙吟·万里》宋苏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轼

《水龙吟·万里》原文

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凤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粉粉、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

现代文赏析、翻译

《水龙吟·万里》现代文解读:

这首词是诗人对道教仙人司马承祯(字子微)与李白传奇交往的追慕之作。上阕以"云海茫茫"起笔,勾勒出缥缈仙境,带出司马承祯这位隐居赤城的得道高人。诗人特别推崇其《坐忘论》的玄妙思想,描绘他最终乘凤驾云、蝉蜕登仙的景象,展现了对道家超脱境界的向往。

下阕转入李白故事,记录这位"谪仙人"与司马承祯的相遇相知。两位超凡之人以心传心,神游八荒,酒酣耳热时盘腿而坐的放达之态,正是诗人心中理想的精神状态。结尾"骑鲸路稳"的约定,既暗合李白捉月骑鲸的传说,也寄托了诗人自己渴望与古人精神往来的隐逸情怀。

全词通过仙道传说与历史人物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笑纷纷、落花飞絮"的尘世之外,他向往着与古之达人"浩然相对"的心灵境界,这种对精神超脱的渴望,正是诗人在政治沉浮中保持旷达的重要精神资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