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轼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坐在砚上的爱书生这习惯一直很值得人们的尊重和称赞,且从来也没停止过发笑的习惯;可这回笑的是一位女子,一位正悄悄脱去闺房的鞋子,正悄悄地准备踏上砚台,准备舞起那轻盈的脚步,准备翩翩起舞的妙龄女子。 这首题作《咏足》的小词如一把飞转轻灵的小篆,抛来一块入得寻常流心引玉 给人搔不到痒处的痒处 让君子嗅一瓣暗香动了妙趣香禅的笑谈精锐帕三及一发让其欢呼神韵风流一路的风尘女素手揭开了莲步轻俏 露出脚下青田隐红;洗砚池边绽放的小花于不知不觉间真放了几分女儿国“美女三只脚”的光彩在美足舞影之后笑答:应从掌上看细赏 “纤妙说应难”未必就是这赤裸裸的玉足,而是那女子“掌上看”之外的千般娇羞万种风情。
此词以足为咏,别有情趣。全词语言自然,风格朴素,富有生活气息。
上片写足的形态和步态。起句“涂香莫惜莲承步”中的“莲承步”用典。据《南史·梁简文帝纪》载:南朝乐府民歌中曾有“巨莲(当作莲莲)步步生”的诗句,“莲承步”即指女子莲步生姿,步步可承。“涂香”即搽脂抹粉,“莫惜”则是“不吝惜”。显然一个“莫惜”,不但不惜耗费无多之脂粉,而且还暗示女主人公的行为是有特权。女诗人就是先从这个“特权”写起:作为女儿身不需裹足的你却上了砚台、甚至准备舞蹈起来了;你可不必因此“委屈”,姑娘我今天权在你手中了!这样写,一方面使词意显得俏皮;另一方面也说明女主人公与笔砚的关系非同一般,她爱书如命,对书就拥有特权。下句“长愁罗袜凌波去”中的“罗袜凌波”用典,出自曹植《洛神赋》,意为罗袜如波一样翻腾。“长愁”则既说明她与书的关系之深、爱书之诚,又表现出她因为爱书而深感忧愁、无可奈何的神情。“只见舞回风”两句写她的舞姿之妙。如飞旋的风一样旋转而前,却没有落地之迹,这里既表现了足轻疾速之状,又说明其舞蹈技能的高超。
下片写足的功用和情趣。“偷穿宫样稳”,“偷穿”两字极为传神,突出了主人公俏皮、淘气的形象特点。“宫样”二字还说明她家境殷实,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稳”则表现了她舞姿的优美和身体的稳重。“并立双趺困”两句进一步表现其脚的健美。双趺即双足,“并立”指两足相并而立,“困”即窘态可掬的样子。她那两只娇小的玉足不但相并而立,而且时时踏在砚上、时而踏在纸上。其可爱的姿态真是美妙难言、令人捧腹了。“纤妙说应难”即纤妙之极难以言说。这不但说明其脚的健美,还表现了她的青春气息、淘气神态;同时也说明她确实拥有掌上看纤细腰肢的自信和情趣。
这首词的语言自然朴素而又趣味盎然。从修辞角度看,无甚奇特之处,但从表达主人公性格和情趣看,十分出色。小词虽短,却表现了一位活泼开朗、爱书怜才、敢于淘气、富有情趣的少女形象。从结构看,起承转合皆有味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