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宋苏轼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轼

《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原文

谪居澹无事,何异老且休。

虽过靖节年,未失斜川游。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

我本无所适,泛泛随鸣鸥。

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

有口可与饮,何必逢我俦。

过子诗似翁,我唱而轧酬。

未知陶彭泽,颇有此乐不。

问点尔何如,不与圣同忧。

问翁何所笑,不为由与求。

现代文赏析、翻译

原诗中蕴含的情感很丰富,首先是对于靖节先生的尊敬,希望在苏轼贬谪生涯中能有那么一段悠然自得的时光,即使错过了靖节的年岁,却并未失去斜川的欢乐。尽管对于仕途的忧虑萦绕于心,却依然有“泛泛随鸣鸥”的潇洒和豁达。到了“中流遇洑洄,舍舟步层丘”,展现了作者闲适而适意的情怀。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对待生活的乐观态度,不惧困境,潇洒自如。

在现代文中,可以这样进行赏析:

在苏轼的贬谪生涯中,他似乎已经看淡了世事,如同陶渊明的靖节先生,过着宁静而悠闲的生活。虽然他错过了靖节先生的高年,但他并未失去斜川的欢乐,斜川的欢乐就像春江水一样,虽然表面平静,却蕴含着无尽的生机。他如同那随波逐流的鸥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当他在河流的中途遇到阻挡,不得不停下船只,走上层丘。这个举动,不仅展现了他的闲适和适意,更体现了他的乐观和豁达。他不需要和别人一起畅饮,他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他的乐趣。他的儿子写出了像他父亲一样的诗篇,他回应以赞美和感谢。他询问陶渊明是否也拥有这样的乐趣,他笑的原因是否和他与圣人不相同。

整首诗,仿佛是在讲述一个故事,一个在斜川的日子里,苏轼和他的儿子共同度过的一个又一个闲适而悠然的时光。他的情感变化多样,从忧虑到豁达,从悠闲到欣喜,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自己的价值。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