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苏轼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泗州僧伽塔》现代文解读: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思考。开篇回忆逆水行舟的艰难,众人祈求佛塔后风向突变,暗喻世事无常。诗人由此展开哲思:农夫盼雨时收割者却要晴天,顺风者欢喜逆风者必然抱怨,若人人祈求都应验,神明岂不要时刻改变自然规律?
后半段诗人流露出超然心境:既不刻意追求什么,也不过分留恋过往,随遇而安。他看透世人求神拜佛的功利本质,连神明都会厌倦这种无止境的索求。最后以登塔远眺作结,在淮河畔的云山雾霭中,完成了对人生得失的超越性思考。
全诗通过行船遇风的日常经历,层层递进地阐释了"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常态,以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智慧,体现了诗人融合儒释道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