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轼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长史玉斧皆门户。我家韦布三百年,只有阴功不知数。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之真块苏。肉芝烹熟石芝老,笑唾熊掌嚬雕胡。老蚕作茧何时脱,梦想至人空激烈。古来大药不可求,真契当如磁石铁。
以下是《石芝诗(并引)》的原创赏析: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苏轼突然梦见吃了一种叫石芝的仙草,醒后即写诗记录。久而久之,真就让他在海上得到了石芝,儿子苏辙亦应和前诗相寄。其实在此之前,他在京师还做过一个神奇的梦,有人挖井时得到一只像小儿手一样的东西献给他,那东西的肌肤纹理都像活的。他听一位隐士说,这是肉芝,他和苏辙烹煮后吃了。后来回忆起这个梦,他又用原韵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提到的肉芝和石芝都是传说中的仙草。肉芝是肉蕈样的物体,外表形似小儿手,手纹也清晰可辨,看似有生命般在蠕动,吃了它可以治百病,长生不老。而石芝更是奇草,只有灵芝和绛雪两种有名的草木能与其比美。那它长在何处呢?就在“海之上,天之下,水石之间”,或许只能在海天相接的茫茫大海中寻觅到了。
苏轼是个性情中人,诗中充满了他对石芝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他赞其美妙绝伦,更赞其深藏不露。他说:“肉芝烹熟石芝老,笑唾熊掌羹雕胡。”肉芝被烹煮后,石芝也老了,他把熊掌和米饭看作女人身上的绣花和牙齿上的珠宝饰品。他说自己的变化其实不是真的老去,而只是梦中见到了韦布先生一百年的仙人高祖郑君时幻觉的反应。“老蚕作茧何时脱”说明人也要经过辛苦、艰辛后才能换来成熟的自己,“梦想至人空激烈”,真真假假在人的成长中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促使我们奋斗一生。人生最大的追求是得到仙药延年益寿,可是当这种梦想破灭时又无可奈何,一切顺其自然吧!“古来大药不可求,真契当如磁石铁”,美好的东西在现实面前只能是不切实际的憧憬。
至于“真契”所指为何,那就有待读者的细细品味了。此诗所描述的是梦境与现实的交替进行,诗中虚实相映,前后相照。把人生、命运、现实、梦境与诗歌的美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了。苏轼此诗不免有卖弄文采的地方,但是也不得不佩服他的“食芝得仙”之福气!“肉芝烹熟石芝老”,面对美味的肉芝和神秘的仙草,自然也要将它们“吃”进肚子里去才安心了!如此这般诗意的美味恐怕神仙也会忍不住尝尝的吧!而品味苏轼《石芝》之韵味真是妙不可言也!
希望以上赏析能够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