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轼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喜欢:
赠常州报恩长老二首其一
宋 苏轼
荐福老怀真巧便,净慈两本更尖新。 凭师为作铁门限,准备人间请话人。
本诗风格仍然是豪放超逸中蕴含朴实真诚,所以稍加点化就可以表现出平淡醇美的风韵来。如果用自己的话说,就是说寺庙的老和尚的本领的确很大很巧、虽然圆通但又俏皮可爱的两大本领可是真的宝两部法雨大如槌(草札)“真是(韦)鉴水点就一颗赛雪琼花轻软细卷折的春色,虽是善端妙用而体用一如。在佛门里说“方便”本有诸多含义,此指一种,就圆转妙用而言,真是无所不遍、无所不在。在一般人看来只是空洞无物的两部经本,却具有救世妙用,所以苏轼发自内心地赞美不已。苏轼这种思想是受其性格的影响,他豪放开朗,豁达通脱,随缘自适,所以对佛家思想有深刻的理解。
苏轼一生与佛家交往甚密,佛印和尚与苏轼互为知音好友,经常为彼此的诗文作跋赞誉。佛印原为金山寺名僧,苏轼贬谪常州时年事已高,故有此诗赠别。苏轼与佛印交往中有个有趣的传说:一次苏轼给佛印送去一首诗赞扬佛印的德业,佛印也给苏轼回了一首诗,其中一句是“不敢笑和尚与屎佛”。佛印把苏轼骂作屎佛有失礼节之嫌但这种骂显得洒脱谐谑。以屎字称佛本非佳话而作戏谑之语然而客观上却以谑反见庄。此外有一次他看到庙宇中大钟古拙简陋于是嘲笑佛印把经卷装在背箩里挑起担子四处去卖当和尚也会做买卖,以世俗之心来评价和尚本分之事实在可笑可叹。由于他坦诚直率且不加掩饰和机巧油滑的性格特征和尚形象的可爱可亲也就溢于言表了。佛印赠送给苏轼一把竹柄油纸扇大字草书《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可以证明他在民间广有影响也是一个潇洒可亲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苏东坡作为大文学家诗文书画均有很高造诣是与他善良宽容的心地坦荡的性格修养分不开的。“便”,敏捷的意思;“法雨”,佛家语,比喻佛教教理像雨一样降落;“铁门限”,相传太虚山寺门为铁铸,人过其门就变得骨瘦如柴,因而此处把生硬不灵的僧道比作铁门限;“请话人”,参禅的人。“凭师”是请求佛印为他演说佛教真义,“铁门限”是对报恩寺门前木桥栏杆和门上的金色油漆修理太脏黑粘之后作者的俏皮评价,讽刺前僧貌似严肃之中缺乏宗教活动气氛、非佛教徒也自负甚高而生硬晦涩乏味的讲经形式甚至侮慢正宗经典缺乏透彻理解和机锋透脱以及对生硬硬朗憨里憨气的扫兴式不俗活用种种大词的习惯方式确实独具慧眼以酒力心头笑纳开来信者处处给自己“逗闷子”“玩”、终有茅塞顿开的那一天一笑带过何足挂齿矣颇富自嘲诙谐。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一般后人多止于诗文中单方面的唱和评说殊少如此不拘一格从容自然心性契合灵犀相通而后呼之欲出的通真造诣以及亲切而自由的叙述文笔要真正写活诗文才富有艺术感染力因而堪称臻于此境实属难能可贵。
现代文译文:荐福老和尚的巧便真的让人佩服净慈寺的两部经本更是新颖别致。请佛印禅师修一座铁门限吧,准备迎接四面八方来参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