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赠夏宗禹》宋真德秀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真德秀

《赠夏宗禹》原文

虎头自合取侯封,好为明时立隽功。

做了玉关班定远,却陪芝岭夏黄公。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赠夏宗禹

宋真德秀

虎头自合取侯封,好为明时立隽功。 做了玉关班定远,却陪芝岭夏黄公。

南宋孝宗时,朝政尚且清明,一有乱萌即起用,奸贼遁形。当时有很多天资才智卓绝之人皆得到了封赏重用,成就显赫。因此作者才这样期望于夏主禹的。作者又联想到古代隐居山林的人,如汉代严光、夏黄公之类,他们不慕荣利,逍遥世外,是可钦敬的。然而作者更赞赏的是那些出世后仍能为国尽忠之人,如班超、定远侯王伉等。夏主禹既有匡时之志,当然应立取侯封,建立隽功。然而他若能出世归隐,又何尝不可陪在严光、黄公之列呢?但作者对他却有更高的期望。

诗的前二句是勉励之辞,后二句忽然作转折语,既赞夏主禹既有儒家隐居不仕的高尚风操又不失大丈夫取功名成高节的情操旷达。“虎头自合”,意为坚毅有如司马迁。晋虎头画师于是一个不起眼,而且早年也不是表现得好人物志向非常可贵才可以崭头露脚尽雪的隐起来的好时机好形势;到了有名的老将傅成墓侧为生时就不晚。“明时”二字扣诗题“立俊功”,称颂真德秀是处在“清明政治”的开明时代。“做玉关”三句是指夏主禹倘若不只隐逸在“芝岭”上作诗绘画,而要为国尽忠守边防,倒不如学班超投笔从戎;但如能立取功名成就了高节,再陪在严光、黄公之列也未尝不可。

这首诗对夏主禹的期望是很高的。作者认为夏主禹既有儒家隐居不仕的风操,又当大丈夫为国立功扬名立万,“不义则一概摈弃之”(《道统论》)。这对人们的行为是个典范呢!最后“取侯封”、“立俊功”、“芝岭”、“玉关”、“严光”、“黄公”、“班超”诸事连成一气:有所树立——就要建功立业;出世立节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不可兼得——就要有所弃有所守。这当然要视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作者劝勉友人,也正是希望人们都成为有所建树的人。

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赏析。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