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朱继芳
四明仙客此楼居,毕竟西湖压鉴湖。
曾谓家童欺贺老,不如沙鹤认林逋。
蒲根钓水知深浅,柳外行人乍有无。
此景天公厌多取,只分一半与吾徒。
和秋房题半湖楼二首
朱继芳
其二
四明仙客此楼居,毕竟西湖压鉴湖。
曾谓家童欺贺老,不如沙鹤认林逋。
屋外蒲草满溪钓深浅,垂柳依稀遮挡行人是真是无,景物在眼前太多太多选择让人苦恼,还不如老天就分一半给俗人朱继芳吧!
现代文赏析:
四明仙客居住在这半湖楼中,可以想象他是一个隐逸之士,享受着西湖的美景和清幽。他居高临下,可以俯瞰整个西湖,甚至可以看到鉴湖。这种视野的开阔和美丽的景色,无疑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毕竟西湖压鉴湖”,这里的“压”字用得十分巧妙,不仅形容了西湖的宽广,更描绘出了一种高下的对比,强调了四明仙客居高临下的视角。这也暗示了四明仙客对于自然美景的追求和享受,以及他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
然而,尽管美景众多,四明仙客却感叹自己难以一一尽收眼底。他以自己的家童为借口,说自己无法享受那些比贺老和林逋更美的景色。这里的“欺贺老”和“认林逋”都是以历史上的名人典故来比喻自己所处环境的美丽。这样的表达方式既显得幽默风趣,又表现了四明仙客对于美景的欣赏和赞美。
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在蒲草边垂钓的情景,感叹水之深浅难以判断;在垂柳外行走,似乎看到有人,其实却是虚无的幻觉。这些描述都表现了四明仙客对于自然景色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而这种敏感和观察力,也是诗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最后,四明仙客感叹这些美景太多,选择困难,所以希望老天能够分一半给普通人,如他自己一样的人。这句话既表现了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感激,也表现了他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总的来说,《和秋房题半湖楼二首》表达了四明仙客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赞美,同时也表现出他豁达、细腻、敏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