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正觉
雪发霜须,鲵齿鸡肤。年侵蒲柳,日在桑榆。用持智之大柄,静守道之元枢。而今百草头边用,妙得云门一字俱。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雪发霜须,鲵齿鸡肤。 年侵蒲柳,日在桑榆。 用持智之大柄,静守道之元枢。 而今百草头边用,妙得云门一字俱。
这首诗是释正觉对一位禅师的描绘和赞美。首先,诗人以“雪发霜须,鲵齿鸡肤”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这位禅师的外观特点。雪发、霜须象征着这位禅师已经年岁已高,鲵齿、鸡肤则描绘了他的外貌特征,即牙齿稀疏,皮肤像鸡一样皱褶。接着,“年侵蒲柳,日在桑榆”进一步强调了这位禅师的年老体衰,就像蒲柳一样逐渐衰败,就像太阳落山前的余晖一样日渐西斜。
然而,这位禅师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用智慧来支撑自己,坚守着道之元枢。这里的“用持智之大柄”和“静守道之元枢”表达了禅师内心的坚定和智慧。他能够以智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守道义的根本。
最后,“而今百草头边用,妙得云门一字俱”是对这位禅师的赞美。他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智慧,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够应对自如。他的智慧如同云门的一字,深刻而妙不可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展现了这位禅师在生活和修行中的卓越成就。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禅师的智慧、坚韧和卓越成就。通过对这位禅师的描绘和赞美,诗人传达了他对禅修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这种诗意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灵境界和审美情趣。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我无法直接将其翻译成现代文。但是,我可以尝试用现代语言表达出诗中的主要意思。希望这个解释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