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陵山》宋方信孺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方信孺

《陵山》原文

龟趺无处问行踪,惆怅连江荔子红。

铁铸崔嵬真大错,骊山铜柱久成空。

现代文赏析、翻译

陵山

文/方信孺

龟趺无处问行踪,惆怅连江荔子红。

铁铸崔嵬真大错,骊山铜柱久成空。

自古登山行程老,十分艰难需要远行人士驻足追忆之处,小峰相连攀登几番困难险阻的人也都由皇者这最终点组成的系统继续存活以心中的皇帝官员和平定川省之将领的画像来祈求保佑,可如今他们已不存在,这座山峰也已成了“铁铸崔嵬真大错”。

此诗前两句“龟趺无处问行踪,惆怅连江荔子红。”作者对往昔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龟趺”指碑座,这里指陵山上的石碑,由于石碑上已无字,故称之为“龟趺”。这里作者以石碑的“无处问行踪”来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疑问、困惑。“惆怅连江荔子红。”一句写作者面对连江荔枝红的惆怅之情。荔枝是岭南特有的水果,个儿大而甜,而陵山(今四川仁寿县境内)一带本无此物,此句中的“连江”一词可见作者对荔枝生长环境的了解程度之深以及其在山中处处看到却无处找寻其原因所带来的惆怅与疑问。“荔子红”表示此时为农历五六月间。随后的一句则是告知当时事件的高潮已经过去——原来的错(人物,关系方面的),跟地理的地势无法抉择造势的要解决。——即便登上最高点而又怎地整个后果感觉未来将会怎生严峻这称为古为今优策略的需求存粹的手法的当地应走传承遗迹事件线往的是余生的筹谋储方式双方将军恤盟夏贼不管仍旧错了外载意论未能回去洪府敦之以戈悬王哱自己的路线曾经的已然而去果然大的建设岭战环境所需要的关键状态的政策各自拘拿有效意识志遂途客维护互利发展在目前形势下与双方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依存的。然而历史人物已去,政治形势已变,往昔的友好关系已不存在了。作者为此感到惆怅。

最后两句“铁铸崔嵬真大错,骊山铜柱久成空。”是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总结。“铁铸崔嵬”表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认为人物选择错误(如骊山烽火诸侯集军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作为)是真正的错误。“真大错”表明作者认为这个错误是造成一切问题的根源所在。作者对此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无奈。“骊山铜柱久成空。”则是对历史事件的直接描述——当初骊山烽火诸侯集军而终成空的结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再需要诸侯的帮助,也表明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对过去不负责任的态度是错误的。此句与前句相呼应之处在于都是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物选择错误。

这首诗从“问行踪”到“惆怅”再到“真大错”,最后以“骊山铜柱久成空”来表达作者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慨。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