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苏轼
帝息此壤,以藩幽台。
有神司之,随取而培。
帝敕下民,无敢或开。
惟帝不言,以雷以雨。
惟民知之,幸帝之怒。
帝茫不知,谁敢以告。
帝怒不常,下土是震。
使民前知,是役於民。
无是坟者,谁取谁干。
惟其的之,是以射之。
《息壤诗》现代文诠释:
这首诗借上古神话"息壤"的典故,隐喻皇权与民生的深刻矛盾。天帝埋下能自行生长的神土来筑高台,却禁止百姓触碰——这象征着统治者垄断资源、独享特权。神明监管着息壤,百姓稍有异动就会遭到雷雨惩戒,暗示严苛的律法与暴力镇压。
诗中展现三重讽刺:其一,天帝喜怒无常却装作不知民间疾苦("帝茫不知");其二,百姓被迫揣测天意,在恐惧中苟活("惟民知之,幸帝之怒");其三,统治者将预警灾害的责任转嫁给民众("使民前知,是役於民")。末尾以射箭为喻,直指权力运作的本质——就像箭矢必须射向靶心,统治者也必然榨取民力。
诗人在此揭露了一个永恒的统治悖论:权力既要依赖民众,又要防范民众;既制造恐惧,又推诿责任。字里行间回荡着《诗经·伐檀》式的诘问:那些高耸的楼台,哪一块砖石不是民脂民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