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印肃
千年枯木老纵横,鬼怕神疑夜叉灯。
不是道人谁敢动,如斯应不是众生。
在这首《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中,我们感受到了宋代禅师的深远哲理和精湛人生观。每一句诗,都是一首心灵探索的乐章,富有深深的生活哲理和思考意义。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创作的现代文译文与赏析。
“千年枯木老纵横” -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间万物犹如那凋谢的树木,沉寂千年,早已化为木石,宛如“纵横”般朴素又历经风霜。这句话赋予我们生活的常态——所有繁华和风光都将沉寂,最终归于平淡。
“鬼怕神疑夜叉灯” - 鬼神在人们心中,既是恐惧的对象,也是敬畏的存在。然而,在禅师的眼中,他们如同夜叉灯一般,虽有威严,却也不过是过眼云烟。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力量源自内心,而不是外界的恐惧或威慑。
“不是道人谁敢动” - 在这个世间,有多少人因为名利、权势、恐惧而失去了自我。禅师说,只有那些坚守自我、保持清净之心的人,才能不受外界的干扰,有足够的定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正如禅师所说的:“不是道人,谁敢动。”这是对人性的洞察和对道德原则的坚持。
“如斯应不是众生” - 最后一句诗,"如斯应不是众生"含义深重。这个“如斯”指的就是禅师的“不是道人”所坚持的那份内心平和、坚韧与超越世俗的定力。唯有像他这样的人才不会被世间万象所困扰,超越生死轮回,成为了真正的“非众生”。
整体来看,这首《行住坐卧三十二颂》以生动的比喻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禅师的智慧和人生观。他提醒我们:只有真正懂得内心平静的力量,不受外界干扰,坚守自我,才能成为真正的“非众生”。这就是他的人生观,也是他对我们的深深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