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印肃
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断圆音说普门。
谁有普庵知说处,一个穷人不著裩。
这是我写的现代文赏析:
“十方世界口相吞,不断圆音说普门。” 释印肃在诗中描述了声音的广袤,表达出他的语言艺术的广大与深厚。这是一种充满宇宙精神的意象,暗示了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智慧都在一呼一吸之间吞吐,仿佛宇宙的声音在此起彼伏,互相融合。
“不断圆音说普门”的“不断”一词,表达了声音的连续不断,犹如佛法的智慧源源不断,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给予人以启示和指引。而“普门”则象征着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无论何人何地,只要有需要,佛法都能给予帮助和指引。
“谁有普庵知说处”一句中,“普庵”是诗人的名号,这里的“知说处”是赞美佛法的无所不能,任何疑惑和困境都能得到解决。同时这句话也是在呼应了前面的“口相吞”,“谁能知道佛法这种大吞小,包容一切的力量?”这也是释印肃的诗人特质的显现——他用宏大且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佛法的理解和赞美。
最后,“一个穷人不著裩”中的“穷人”是对普通人的象征,而“不著裩”则是一种清净无欲,无求无执的生活态度。这也反映了释印肃的佛教思想——人应该追求内心的清净和智慧,而不是物质的追求和欲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释印肃对佛法的理解和赞美,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他用深沉而宏大的语言,表达了对宇宙、人生、佛法的深深思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