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宋] 释印肃
去圣远兮邪见深,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
以下是根据原文所做的赏析:
在那个遥远的宋代,诗人释印肃以他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禅的画卷。在他的诗作《颂证道歌·证道歌》中,他以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禅的深邃与广大。
“去圣远兮邪见深”,诗人以这句诗开始,描绘出一种历史的距离感,仿佛我们与圣人的精神连接正在逐渐疏远,而邪见却如深渊般深邃。这里的“去圣远兮”并非指时间的流逝,而是指我们对于圣人的理解、对于禅的领悟似乎越来越偏离正轨,似乎已经无法触及到那最初的、最纯粹的禅的精神。这无疑是对当时禅界的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反思。
“祖师肚裹觅知音”,这句诗则是对禅师们精神的深入刻画。他们以肚裹(即胸怀)包容万物,寻求知音。这不仅展示了禅师的宽广胸怀,也揭示了禅的真谛——它并非一种外在的教条,而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理解。
“两个禅僧相借问”,这句诗将两个禅僧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有趣。他们之间的对话,犹如一场精神的交流,充满了智慧和启示。借问,意味着他们寻求的是真理,而非答案。这种精神上的对话和交流,正是一种禅的生活方式。
“旧时佛法不如今”,诗人通过对比今昔的佛法,提出了他的观察和理解:现今的佛法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引人向道。这是诗人对于当今禅界的深沉叹息,同时也是对于一种历史现象的理解和反思。
诗人通过这些文字,带领我们进入了他的心灵世界,进入了一个深远而又平静的禅的世界。这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释印肃对于禅的理解和追求,也可以感受到他对那个时代的深深忧虑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