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印肃
宾主互用,动亦非动。佛祖机关,不妨重弄。法共不人,十八何用。一相无相,自知轻重。信手拈来,得时不会。龟毛作过,兔角受罪。山河俱动,此义失宗。宗非山河。俱动是梦。动亦不动。收来无用。这回捉败,永不费功。宾亦无宾,道孰可名。今父逃逝,契悟方亲。主得真主,佛祖共举。认贼为子,不敢相许。万国来亲,唯一佛身。血脉不断,得者忻忻。更下注脚,盲人摸索。见中求见,病消求药。和光同尘,没量智人。有谁相识,资深资深。
颂四宾主
宋代诗人释印肃
宾主互用,动亦非动。 佛祖机关,不妨重弄。 法共不人,十八何用。 一相无相,自知轻重。
此诗描绘了禅宗的独特境界,强调了宾主之间的互动,动亦非动,佛祖机关,不妨重弄。诗人认为,法与人不应分离,十八般武艺,一相无相,自知轻重。这表达了禅宗的智慧,即万物皆空,一切皆有可能。
信手拈来,得时不会。 龟毛作过,兔角受罪。 这两句诗描绘了禅宗的智慧和机锋,即得时不会,龟毛作过,兔角受罪。这表达了禅宗的真理并非显而易见,需要深入思考和领悟。
山河俱动,此义失宗。 宗非山河,俱动是梦。 这两句诗表达了禅宗的另一层含义,即山河俱动,此义失宗。诗人认为,如果执着于山河的表象,就会失去禅宗的真义。而俱动是梦,则表达了禅宗的虚无和超越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禅宗的独特境界和智慧,强调了宾主之间的互动和万物皆有可能的真理。这种智慧和境界需要深入思考和领悟,才能真正契悟。
译文:
在宾主之间相互运用,即使有所行动也不是真正的动。佛祖的机关和智慧不妨再次被玩弄。法与人相结合,十八般武艺有何用处?无相的一相自知其轻重。随意拿起,却无法理解其真义。妄图龟的毛发和兔角进行犯罪行动的人必将自食恶果。山河一同振动所带来的含义反而丧失了禅宗的真理。那真理并不局限于山河大地这些表层景象,都动也只是一场梦罢了。动的也可能不生动的姿态展现出优越之处来被随意捏抓似没它的实际重量可有可无似的实际它却被藏有珍贵而有效的内涵具有相当的意义之处即便一动也成不了个问题一切却仍旧能够随之运作到底有何不可之时人们仍旧视而不见认不得究竟什么东西能够使之运转并且想要真正的认识到真义却又感觉有某种缺陷令人费解及无助之际于深山老林里四处奔波寻找着某种药方来消除病痛却发现所寻之药方也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把戏罢了与光同尘混为一体的人便无法估量其智慧程度了。有谁能够真正认识它呢?唯有那些资历深厚的禅师才能识得它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