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宋释印肃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释印肃

《李总干遗诗十四句师於一句之下加颂七句》原文

朝朝去礼拜,谁识丹霞在。

打倒木佛烧,院主反招罪。

得相而无相,参方会不会。

如来非大身,老卢快踏碓。

现代文赏析、翻译

以下是按照要求写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印肃所作,描述了禅宗修行的一种方式——参禅悟道。诗中描绘了朝朝暮暮去礼拜的场景,强调了参禅的重要性。诗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如“打倒木佛烧”、“院主反招罪”等,展现了一种真实的修行情境。同时,诗中也蕴含了深奥的哲学思考,如“得相而无相”、“参方会不会”等,反映了作者对于修行本质的理解。

在“朝朝去礼拜,谁识丹霞在”一句中,作者用“丹霞”作为隐喻,表达了修行者对于佛法的执着追求和虔诚态度。这种态度是修行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的礼拜和修行,才能逐渐接近真理。

“打倒木佛烧”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的看法。木佛虽然是木头制成的佛像,但在修行者的眼中,它代表着佛法的象征。因此,打倒木佛烧的行为,实际上是对于修行者内心的挑战和考验。

“院主反招罪”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者如何处理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的看法。在禅宗中,院主是指寺庙中的管理者或主持者。在修行过程中,院主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而犯错或产生误解,但通过反省和忏悔,他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并得到成长。

最后,“如来非大身,老卢快踏碓”两句则是作者对于修行成果的总结和赞美。如来并非是指佛祖或佛像,而是指佛法本身。作者认为修行并不是为了得到一种庞大的身躯或显赫的地位,而是为了实现心灵的觉悟和精神的超越。在这首诗的最后,作者称赞了老卢快踏碓的行为,这种踏碓的过程也是禅宗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修行者对于身心合一的理解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禅宗修行的一种真实情境和境界。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法的理解和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修行和心灵成长的关注和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这首诗中汲取一些启示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诗歌本身就是富有深意的文言文形式,很难用直白的现代语言表达其内涵,所以我尽力保留了诗歌的原意和意境,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供您参考。如果您需要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可以随时向我提问。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