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印肃
呼为心印早虚言,满目真如自现交。
十二时中无不应,金莺频道柳含烟。
现代文译文:
心印如呼声,空虚言词,但真心自现。这就是说,当你看着一切,看到的都是真实如初的东西时,所有的烦恼就会随之消失。这是“满目真如自现交”的意思。无论何时何地,十二个时辰,都可以做到无不应,就好像一只金黄色的莺在柳树上欢快的叫着,微风吹过,柳树含着淡淡的烟。这就是诗人的想象,他在向我们描绘一幅美丽而又清新的画面。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描写,表达了对禅理的理解和感悟。他以心印比喻呼声,表达了禅宗以心传法的理念;以虚言比喻真心自现,表达了禅宗的真如自现的道理;以金莺和柳树比喻十二个时辰,表达了禅宗的时时刻刻都可以悟道的理念。
再结合全诗来看,诗人通过对“心印”的阐述,强调了心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禅意和艺术修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禅宗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
原创赏析:
这首《颂十玄谈·心印》是宋代诗人释印肃的一首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表达了对禅宗理念的深刻理解。
首先,诗人将心印比喻为呼声,这呼声看似空虚言词,但实际上却包含了真心的自现。在禅宗中,“心印”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禅宗的核心教义——真心自现。这种真心自现并非来自于外界的灌输或教化,而是来自于内心世界的自我发现和自我超越。正如诗中所说,“满目真如自现交”,当你看世界的时候,你所看到的都是真实如初的东西,没有虚假和掩饰。这正是禅宗所追求的“无我”境界。
其次,诗人将金莺和柳树比喻为十二个时辰,表达了禅宗的时时刻刻都可以悟道的理念。在诗中,“十二时中无不应”,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领悟到禅宗的真谛。这种领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时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正如金莺在柳树上欢快的叫着,微风吹过,柳树含着淡淡的烟。这就是禅宗的生活态度和智慧。
最后,诗人通过对心印的阐述,强调了内心的力量和重要性。他认为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宝藏,值得我们去探索和挖掘。这种探索和挖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领悟禅宗的真谛,还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和坚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禅宗理念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禅宗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将抽象的禅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禅宗的智慧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