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释印肃
阎浮早已八千年,朝夕忙忙被业牵。
一梦不惊尘劫苦,何如领取现光前。
宋代诗人释印肃所做的《颂十玄谈·演教》是一首深具哲理和人生智慧的诗篇。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诗的首句“阎浮早已八千年”,阎浮是佛教传说中的世界,这里喻指人间。此句“八千年”言时间之久,隐喻人们生活中不断受到业力的牵引,处于忙碌状态。从早到晚,从朝到夕,似乎总在为了生活奔波劳碌,其实不过是处于一种无明状态之中,并未真正看清生活的本质。
第二句“朝夕忙忙被业牵”是对第一句的进一步解释,具体描述了人们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被无明业力牵引,而深陷于苦难之中。这里用了“被业牵”三字,揭示了人们对物质的执着和对欲望的无尽追求,其实是他们无法解脱的无明业力的驱使。
第三句“一梦不惊尘劫苦”则是通过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痛苦的向往。“一梦”即一枕黄粱梦,源于一个故事:一个穷困的旅人去客栈睡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富人了,于是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个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和思考,他们认为尘世间的所有快乐和痛苦都是过眼云烟,犹如梦中之境。在这里,“一梦不惊尘劫苦”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痛苦的向往,认为人们应该从无明中觉醒,领略现前的光明。
最后一句“何如领取现光前”,是诗人对前述三句的总结,也是他的人生哲理。“领取现光前”是佛教中的常用语,意指领略并接受当下的光明。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观,他认为人们应该摆脱无明束缚,不再被业力牵扯,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发现并领略每一个当下的光明。这就是诗人的最终主张——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富有哲理和人生智慧的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尘世苦难的超越和对当下光明的领略。这种思想观念对当时的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的人们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同样需要从忙碌中解脱出来,清醒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领略并珍惜每一个当下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