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惜馀春慢(情景)》宋孔夷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孔夷

《惜馀春慢(情景)》原文

弄月馀花,团风轻絮,露湿池塘春草。莺莺恋友,燕燕将雏,惆怅睡残清晓。还似初相见时,携手旗亭,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伤春滋味,泪弹多少。

因甚却、轻许风流,终非长久,又说分飞烦恼。罗衣瘦损,绣被香消,那更乱红如扫。门外无穷路岐,天若有情,和天须老。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

现代文赏析、翻译

宋代的诗人的诗文犹如宋代的画卷,是一次时代的留声。而在这些字句之中,尤其宋代文人特有的温柔情愫让人唏嘘不已。比如这首孔夷的《惜馀春慢(情景)》,将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画卷巧妙地融进了离别愁绪的情感色彩中,构成了作者在惋惜春天的离别情绪中不寻常的情致和情怀。

这是一幅清明景色的画图:晚风中的落花、清净的池塘边冒出尖尖春草、早春的柳絮轻舞飞扬。诗人的目光由月亮转到花上,观察细微,观察细致。再看那黄莺与燕子,一个留恋着旧友,一个携子嬉戏,怡然自得。诗人从它们的怡然自得反观自身的怅然无奈。“醒来仍是独自一人在睡梦中心碎了满地的晓”正是极好的表现。“还将酒香梅小。向登临长是”,愁人试问酒消愁。“初见”,无意中之见;主仆、官商习尚弄潮不偶是彼一时抱恨光阴虚度了年华;“旗亭”,古乐(亭)鼓楼,风吹鼓角,寻常旅行亦多逢宴饮;当时游玩场景在。更何况每次外出回来看到的总是那凄清春色:“泪弹多少”。“词义乍觉几重回避”不过是春意离情登临心烦抛却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境的重复,此际却是用无数次的泪弹伤春结束了往昔春天的忧伤愁怨而奔向梦中神仙天国,“长是”感叹一意,泪弹也显速度之快:收拾相思及时矣。紧接着下阕笔锋一转“因甚却轻许风流”云云提出误解他者的不解和感叹,既是向对方的表白又可视为对自己一意孤行的痛恨,当初便不料到今朝是这般结局:“绣被香消,那更”,进一步说有家归去尚且感到辜负了春光春色;“门外无穷路岐”曲折道出出路之多,为下句“天若有情,和天须老”蓄势。归家途中又遇情何以堪的种种选择。“天若有情,和天须老”,极言上述矛盾冲突中诗人痛苦无奈之情。而这种痛苦无奈又似乎并非诗人所独有,因为它“念高唐归梦,凄凉何处,水流云绕”,可理解为有情人共同的悲哀。

这首词写景如画,抒情真挚,语言工丽,堪称绝妙。词中通过伤春、忆梦、忆仙这样的材料组织起来后更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浓重而急骤,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词用铺叙体,须注意运此一端”,同时,“由深入浅”、“欲行还止”(张炎《词论》),把大量形容词化入字里行间(“罗衣”、“绣被”之类),且使其互相融合造成句法工整或语意双关。“弄月馀花”、“睡余”都是前韵落笔之处的活,“惆怅”、“凄凉”之类字眼的应用也有上乘的表达效果,“晚风轻絮”、“水云流动”(后韵),化虚为实景也就地产生绝妙的绘画效果等等这些都反映出宋词在语言运用方面的出色成就。词的上片一开始就用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特写镜头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然后又通过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莺莺燕燕在春晨的情景表现主人公复杂多蕴的情感;接着又通过写主人公在晓色中醒来后百无聊赖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态;下片则写主人公因无法与心上人厮守而回首长叹,写出了主人公的苦闷彷徨和无法释怀的惆怅之情。全词语言清新流畅,章法平稳自然。不刻意追求奇特新颖的结构、语言和表现手法,展现了一种不同凡响的文学风格。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