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现代] 海子
庄子在水中洗手
洗完了手 手掌上一片寂静
庄子在水中洗身
身子是一匹布
那布上粘满了
水面上漂来漂去的声音
庄子想混入
凝望月亮的野兽
骨头一寸一寸
在肚脐上下
象树枝一样长着
也许庄子就是我
摸一摸树皮
开始对自己的身子
亲切
亲切又苦恼
月亮触到我
仿佛我是光着身子
进出
母亲如门 对我轻轻开着
《水镜中的庄周梦呓——诗人<思念前生>的解构与重构》
这首充满东方神秘主义的诗作,通过庄周梦蝶式的镜像叙事,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存在主义迷宫。诗人将"洗手"这一日常动作升华为形而上的仪式——当水珠从指缝坠落,带走的不仅是尘垢,更是语言本身的重量。手掌的"寂静"恰是语言失效后的真空状态,暴露出存在本质的不可言说性。
在第二节的"洗身"仪式中,身体被解构为"一匹布",这个意象同时具备纺织物的柔软与书写载体的双重属性。水面漂浮的声音如同未成形的语言胚胎,粘附在身体/文本的表面,暗示着诗人对语言物质性的敏感认知。当庄子企图"混入凝望月亮的野兽"时,展现的是诗人对前语言状态的乡愁式追慕。
最具颠覆性的是"骨头如树枝生长"的异化描写,将笛卡尔式的理性身体观彻底瓦解。肚脐作为生命原初连接的印记,在此转化为植物性生长的坐标原点。"树皮"的触感体验引发存在认知的悖论——"亲切又苦恼"道出了肉身既是家园又是牢笼的永恒困境。
结尾处的"母亲如门"构成诗眼,这扇"轻轻开着"的门既是产道的记忆残留,也是语言符号系统的隐喻。月光下的赤裸状态,揭示出诗人徘徊在语言门槛的永恒焦虑:既渴望返回前符号化的母体,又不得不接受符号秩序的规训。这种存在论意义上的双重困境,最终在"进出"的重复动作中获得仪式化的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