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籀
元祐推谐弼,乾坤岂小康。
曹参尚清净,萧傅性刚方。
报国无遗恨,兴邦举旧章。
累年公议白,名与日星光。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苏籀的《过故丞相吕汲公坟刹二首 其一》是一首充满敬意的诗。他以诗人的身份,深情地回忆并赞美了故去的丞相吕汲公。
首句“元祐推谐弼”,元祐年间是国家极盛时期,大伙在一起生活都比较和谐。描绘出一个清明和平的环境,“推谐”,恰到好处,“谐”,合之意,古称相位,这句诗句将国家走上兴旺的趋势以人民的内心表现了出来,短短五字颂赞中显示出太平的气氛以及期望的情绪,诗意落笔实在轻写,不动声色不着一辞。
次句“乾坤岂小康”,转折。“小康”在此作一般良辰美景,小康之世。诗笔扬起后突然一句道破:我怎能再对此般良辰美景(即只求在小国寡民的社会中,一衣食无忧、终生无病痛、死时以黄土一抔掩藏的太平之世)满足呢?“乾坤”句有深意,它并非是满足于现状的满足,而是对更高理想生活的追求。
第三句“曹参尚清净”,引用历史人物曹参的事迹,说明丞相汲公也具有清静无为、不慕名位、不好声色的品格。但接着一句“萧傅性刚方”则出人意表,曹参是西汉开国功臣,后为主父偃举荐给刘邦当上了丞相,因其宅心仁厚、忠厚平和、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做事宽和而闻名于世。但诗人这里却说丞相汲公也具有性格刚方、正大刚直的品格。这实际上是对丞相汲公品格的极高评价和赞扬。
第四句“报国无遗恨”紧承上句,是对丞相汲公为国尽忠、一心报国的赞扬。这里一个“无”字,下得好,充分肯定了丞相汲公尽忠报国一事做得圆满无缺,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第五句“兴邦举旧章”是说丞相汲公为相期间,兴邦治国都是按照古法古章进行的。这里的“旧章”即先圣先贤制定的典章制度。
最后两句“累年公议白,名与日星光。”表明多年的公论都说明他为人正大光明,其名字也像日月之光一样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这句分两层含义,一是好官清官自有公论;二是对其人格精神人们是衷心赞美而概不质疑其善恶是非。总体来看这是诗人对丞相汲公的高度赞扬,特别是诗的结句“累年公议白,名与日星光。”可以说是整首诗的主旨所在。从这句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官员的一种道德要求和对社会公论的信赖。
总体来看这首诗主要是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对丞相汲公进行歌颂和赞美,反映出苏籀深厚的儒家思想理念和做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