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大父令赋捕鱼》宋苏籀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宋] 苏籀

《大父令赋捕鱼》原文

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

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

网罟既不设,钓竿亦罢携。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

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

早知烹割苦,宁如在流澌。

世人岂异此,外物常见羁。

好在李斯犬,当观庄子牺。

现代文赏析、翻译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您能满意:

寒鱼不乐水,遇汕辄来依。 这句诗描绘了捕鱼的生活,表达了捕鱼人的艰辛和不易。鱼儿因为寒冷而离开水,遇到渔网就会来依靠。

溪边蓑笠翁,智深鱼莫知。 溪边有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他智慧深邃,连鱼儿都不知道他的心思。这里的“蓑笠翁”象征着一位富有智慧的老者,而“鱼莫知”则表现出老者的深沉和睿智。

网罟既不设,钓竿亦罢携。 这里描写的是捕鱼工作已经结束,渔网没有设置,钓竿也已经被放下。这暗示着捕鱼人的工作已经完成,他悠然自得地拿着手上的东西回家。

萧然徒手来,一一收无遗。 捕鱼人空手而来,却满载而归,他一一收起所有的鱼,显得非常从容和自信。这里表现出捕鱼人的熟练和技巧。

幽人买鱼食,心亦怜鱼痴。 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买鱼的场景。幽静的人买鱼来吃,心中也怜悯鱼的痴情。这里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怜悯之情。

世人岂异此,外物常见羁。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世人是否会像这样对待生命呢?表面上的礼貌和敷衍往往会让我们对外物有所牵制和束缚。

好在李斯犬,当观庄子牺。 诗人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态度。“李斯犬”代表着贪欲和执念,“庄子牺”代表着自然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方式。两者相互对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捕鱼为切入点,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世人的反思和对人生的追求,表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悠长,值得细细品味。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