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苏籀
奕枰著著穷机变,庖刃恢恢中会通。
世俗吏能那并比,汗颜血指竟何功。
好的,以下是我根据要求对这首诗的赏析:
读范龙阁五丈奏议三绝
苏籀
奕枰著著穷机变,庖刃恢恢中会通。 世俗吏能那并比,汗颜血指竟何功。
这是作者读范龙阁奏议有感而发的一首诗。范龙阁,名不详。仅从诗中“弈枰”、“庖刃”等字样,似可推测作者是一位善于下棋、爱好兵法之士。
首句“奕枰著著穷机变”,弈枰,指棋盘。棋盘上妙着络绎不绝,穷极变化,运转无端。
次句“庖刃恢恢中会通”借刀削之刀为喻。刀削之术精妙,能大刀阔斧,纵横自如。这里借此说明奏议中所阐述的道理:执法者要善于剖析事理,判别是非,掌握处理狱讼的机巧变化。第三句“世俗吏能那并比”由上句自然引出对当时一般官吏平庸无能的批评。作者十分赞赏龙阁奏议中所列举的种种过失,说明这些平庸无能的官吏只能将事情越办越糟,将狱讼搅得一团糟,正如俗语所说“庸人自扰”。末句“汗颜血指竟何功”为诗人有感而发的心声。既痛惜又愤慨:其身虽然感到惭愧汗颜、流血指拳,终究毫无建树!用修辞上的互文修辞手法,汗颜血指难尽其状朝廷文过饰非,歌颂刚正严明的官员便成了苏籀等作者的共识与心愿。
诗以叙事起,以抒情结。揭示主题的诗句后冠以感叹号,是愤慨的叹息,也是无奈的呼喊!这首诗写读后感写得思路开阔自由,能将心中的感情与认识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作者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将当时一般官吏与龙阁奏议中所列举的过失作对比,把问题提到前因后果、表里得失上进行分析评判,可谓善作议论者。诗人由衷地赞赏龙阁奏议识见明透、措置详尽的卓越见解,却又不失分寸地指出:奏议之所以成绝世之文,奏议者之所以有感于世道人心的诸种缺失而愤然出此,“斯固能与我衷心所欲言者”(作者自注)焉!这里体现出诗人欣赏认识能力、正直善良品格及严谨态度、高度负责精神的统一。由于此诗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鲜明个性特征,因此当之无愧地堪称为唐宋绝句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首诗很能体现苏籀诗歌善于议论的特点。全诗八句五十二字中仅用了三十二个字便概述了奏议内容及其思想意义——这是一篇简短精练而内容丰富的读后感。这种在短小篇幅内择取几个典型而又深入一层的侧面着笔的手法为当时及以后的诗歌创作所常用。此诗中用棋枰、刀削等作比喻来说明问题,生动贴切而又富有形象性;同时又善于将叙事、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的钦敬赞美之情自然地融入全篇之中。这些手法都使此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至于现代文译文,由于我不擅长翻译现代文,您可以尝试自己将其翻译为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