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蝶恋花·秋闺》清宋徵舆原文赏析、现代文翻译

[清] 宋徵舆

《蝶恋花·秋闺》原文

宝枕轻风秋梦薄。

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

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着。

偏是断肠花不落。

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

曾误当初青女约,只今霜夜思量着。

现代文赏析、翻译

秋夜的孤枕难眠

轻轻的微风吹拂着镶宝枕头,使我愁思绵绵。含羞低敛的美眸,怎么也不见了往日神采?只有金雀钗颤巍巍,心如乱麻的我怎么也解不开。新式的锦衣,早已被我弃置一边。还要去寻找旧日春衫,试加披穿。

然而最叫人伤心断肠的花是不会凋落的。我愁苦伤心,鬓如霜染。那明镜中的人儿,面容怎不令我心惊?唉,这都是爱情受到挫折惹的祸。当时我真不该相信天理而违背情缘啊!今夜,更须加倍地思念!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它通过鲜明的景物与人物凄苦心情的对比,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哀怨忧伤。上片写室内景,描摹人物黯淡的心情。枕轻风薄,可见秋意已深;宝枕低垂,只见双蛾紧敛;金雀钗垂,而主人公心绪纷乱。现代文人蒋婉云评论这首词曰:“词先从女服上写出‘深秋天气,越发冷了’,其间银屏委佩,折简捐袍……黛娥侵鬓堆……各有妙处。”从中可知此词的下片心情是怎样和上片环境及人物外貌形成了对照而出现巨大反差造成的悲伤失望之情和控诉憎嫌之心;而对于遭受虐待的不幸女性的深切同情之心自不言而喻。“红”“金”描绘所带的想象以及第一句以风吹宝枕所带来的恼怒孤独不快难遣等表达情绪自然熨贴。“浑”刻画放弃的态度利索得体传神。虽来全词情境尚不完全穷尽明说有些用喻并示其所以然之故,但也可看出作者用心的苦楚了。

下片写景抒情,以景为主而情寓景中。“断肠花不落”四句为第三层写景。花本无情感,偏说它“断肠”,是人的主观感受。“感时花溅泪”之类的写法表达了自己心中的凄切情绪的倾向性甚至共振性于是觉得无情感的客观存在也都“人化”了也有了心理反差的效果从而进入了心理学常识允许人们探讨的人类“陌生化”认识的程度。“似花人非花”是说如花而又不像花的非实物且状态似在不断地变化中。这当然是受到精神压抑后不能自持的女性的形象写照。“当初”二句一折笔醒人,点出弃妇的原因和弃妇的悔恨之情。当初不该相信天理而违背了情缘!否则也不会有今日的痛苦和悔恨!“霜夜”二字画龙点睛渲染孤枕难眠、秋风伤客的环境气氛与心理凄况!又自然地照应词开头“宝枕轻风”与结尾的点题文字了使全词不仅在意象上和情景关系上有有头圆拢之感而且在节奏音韵和结句点题上的完整统一和谐呼应!

此词语言凝炼优美,清婉感人。笔触细腻柔婉、含蓄蕴藉。把一个女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委婉曲折地再现了当时环境的凄切氛围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入木三分而人物形象又带有典型性,从而开拓了词意蕴含的空间丰富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使人感到回味无穷!这首词抒写的是一位女子秋日怀人的思想感情它在抒情女服形象的刻划上既有明晰的情节性又有优美柔和的抒情性以物写人又为人设物在现实环境和艺术境界中找到了二者的契合点使境界愈见和谐伤感也就愈见深沉真所谓艺术相通正是意境含蓄之无穷奥妙之处了。这首词遣词造句密而不失风度文饰而有真情实感缠绵悱恻而又清婉可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