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先秦] 吕不韦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
孔子曰:“赐失之矣。
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
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鲁国之法》现代文译文:
鲁国法律规定:若有鲁国人在诸侯国沦为奴仆,能将其赎回的人,可向官府领取赎金。子贡从诸侯国赎回鲁国人后,却推辞不受官府补偿。孔子说:"子贡做错了。圣人的行为应当能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能只顾自己的德行。如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领取赎金并不损害德行,若不领取,以后就没人愿意赎人了。"
子路救起溺水者,对方赠牛致谢,子路坦然接受。孔子说:"从此鲁国必定会有更多人愿救溺水者了。"
原创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对比子贡与子路的行为选择,展现了孔子对社会教化的深刻思考。子贡"让金"看似高尚,实则可能阻碍善行推广;子路"受牛"看似功利,实则能激励更多人效仿。孔子超越个人道德层面,着眼于制度建设与风俗引导,体现出儒家"经世致用"的智慧。
诗人以简洁叙事呈现深刻哲理:真正的圣人行事,需考虑行为的社会示范效应。个人道德完美主义可能适得其反,而适当的物质激励反而能促进善行普及。这种务实的社会治理思想,对现代制度建设仍具启示意义。文中"移风易俗"四字,道破了制度设计与道德教化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