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施蛰存简介,施蛰存的诗有哪些

施蛰存作为现代诗坛的重要诗人,其诗词创作融合古典意蕴与现代意识,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早年受新月派影响,后转向现代主义探索,在象征手法的运用和意象营造上具有开创性。《银鱼》《桥洞》等代表作展现了其对都市生活的敏锐观察与诗性表达。在诗歌理论上,他主张'现代词'的创作理念,推动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其作品既有古典诗词的凝练含蓄,又充满现代人的精神困惑,在20世纪30年代诗坛独树一帜。作为跨越新旧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诗人的创作实践为现代汉诗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其融合中西的探索至今仍具借鉴价值。

施蛰存简介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和学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活跃于文坛,与戴望舒、杜衡等创办《现代》杂志,推动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其诗作融合象征主义与古典意境,语言凝练,意象新颖,代表作《银鱼》《桥》等展现了对都市生活的敏锐观察与哲思。除诗歌外,他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如《将军底头》)和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亦有建树。晚年任教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逝世于上海,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文人",其跨界的文学实践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路径。

施蛰存生平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德普,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小说家、翻译家。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后赴法国留学,深受象征主义诗歌影响。回国后参与创办《现代》杂志,成为“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其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语言凝练,意象新颖。代表作有诗集《银鱼集》、小说《将军底头》等。抗战期间从事文学创作与翻译工作,战后任教于复旦大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平反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晚年出版《诗人文集》,2003年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

施蛰存代表作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代表作包括诗集《灯下集》《梅雨之夕》等。他的诗歌融合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语言凝练含蓄,常以细腻笔触描绘都市生活与内心感受。诗人善用象征手法,将现代人的孤独、迷惘融入江南烟雨、古城意象中,形成独特的"诗化小说"风格。其作品既有现代派诗歌的实验性,又保留传统诗词的韵律美,在20世纪30年代独树一帜,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困境与艺术追求。

施蛰存的诗(共2首,当前是第1页)

© 2012-2025 诗词之家 shici.edupk.cn
网站事务:17368610279【同微信】
苏ICP备20220382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