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修人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其创作体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追求。他的诗作以清新质朴的语言风格见长,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又融入了现代白话的鲜活特质。在诗歌内容上,他关注社会现实,抒写个人情怀,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变革中的精神探索。其代表作《春的歌集》以自然意象为载体,表达了对自由与新生的向往,在20世纪20年代诗坛具有独特影响力。虽然创作生涯较短,但诗人通过创办湖畔诗社、主编文学刊物等实践活动,为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其诗学理念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应修人(1900-1933),原名应麟德,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诗人、革命家。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后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年与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出版诗集《湖畔》,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善用白描手法抒写青春情怀。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工作。1933年在上海因拒捕坠楼牺牲,年仅33岁。其诗作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五四时期青年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代表作有《妹妹你是水》《小小儿的请求》等。作为"湖畔诗人"代表,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白话诗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应修人(1900—1933),原名应麟德,浙江慈溪人,中国现代诗人、革命家。早年就读于上海钱庄业小学,后自学成才。192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参与组织湖畔诗社,与潘漠华、冯雪峰等合著诗集《湖畔》,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活动。1927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1933年在与国民党特务搏斗中坠楼牺牲,年仅33岁。其诗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代表作有《温静的绿情》《小小儿的请求》等。
应修人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其代表作包括《春水》《秋夜》《雨巷》等。他的诗歌以细腻婉约见长,善于捕捉自然意象与内心情感的微妙共振。《雨巷》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经典意象,展现了他将古典意境与现代情绪完美融合的独特诗风。其作品语言清新隽永,常以简洁的白描手法营造含蓄深远的意境,在温婉抒情的基调中暗含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人的诗歌既延续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意境美学,又以现代白话文创作开拓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抒情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