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作为宋代诗坛的非主流诗人,其作品虽未跻身一流,却以独特的艺术个性在江西诗派外另辟蹊径。他的七言律诗善用白描手法勾勒市井风情,如《汴河夜泊》中'酒旗斜拂柳梢月'的意象组合,展现了化俗为雅的创作功力。在词作领域,其小令继承花间余韵而能自出新意,《鹧鸪天·元夕》以疏淡笔触写繁华,开后来'以冷写热'法门。尽管整体创作数量有限且未形成流派影响,但杨万里曾评其'得活法于自然',这种不事雕琢的创作理念,实为南宋中兴诗人追求'诚斋体'的先声。其文学史意义,恰在于为宋诗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别样样本。
王威(约1040-1100),字子严,号东皋居士,北宋中后期诗人。祖籍河南洛阳,后迁居江南。熙宁年间进士及第,曾任江宁府推官、太常博士等职。其诗风清丽婉约,尤擅七言绝句,常以江南山水入诗,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多有唱和。晚年隐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潜心佛学。著有《东皋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辑录其诗三十余首,代表作《春日即事》中"小桥流水人家近,杨柳风前燕子斜"二句,被后世誉为"写尽江南春色"。诗人诗歌讲究炼字,注重意境营造,在北宋诗坛独树一帜。
王威(约1035-1102),字子严,号梅溪居士,江西吉州人。北宋诗人,与黄庭坚、苏轼交游。少时家贫苦读,治平四年(1067)进士及第,初授江州司理参军。元丰间任太常博士,因反对新法外放鄂州通判。元祐更化后召回京师,累迁礼部员外郎。绍圣年间受党争牵连,谪居岭南。徽宗即位遇赦北归,未几病卒于九江。其诗清峻沉郁,尤工七律,有《梅溪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辑录其诗四十三首。晚年所作《瘴乡吟》组诗,记录岭南风物与谪居心境,被誉为"得少陵神髓"。
王威是南宋著名诗人,存世作品虽不多,但风格独特。其代表作《山居秋暝》描绘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送友人》则抒发离愁别绪。诗人诗作以清新自然见长,语言平实质朴却意境深远,常通过寻常景物寄寓人生感悟。他擅长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而自得真趣,如"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悠远意境。诗中多表现隐逸情怀与佛理禅思,反映南宋文人逃避现实、追求心灵超脱的倾向。其作品虽未形成鲜明流派,却在宋代山水田园诗中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