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俦作为南宋诗人,其诗作虽存世不多,却在宋诗流变中具有独特价值。其《过隆中》等作品以简练笔触抒写家国情怀,将个人际遇与时代悲慨熔铸于山水咏史之中,呈现出由江西诗派向江湖诗风过渡的特质。在诗词理论上,他主张'以故为新'的创作观,对后期宋诗雅俗交融的审美转向有所启发。尽管影响力不及陆游、杨万里等大家,但其诗作中沉郁顿挫的格调与含蓄深婉的比兴手法,仍为研究南宋中后期士人心态与诗风演变提供了重要样本,堪称连接两宋诗学的重要纽带。
王俦(生卒年不详),字同父,号默斋,南宋诗人。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年间,与陆游、杨万里等交游。其诗风清丽自然,擅长写景抒情,尤工七言绝句。代表作《春日》"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二句,以白描手法勾勒荒村春景,含蓄深沉,广为传诵。他虽仕途不显,仅任过地方小官,但在南宋诗坛占有一席之地。晚年隐居故里,诗作多表现田园闲适之趣与乱世忧思,现存作品散见于《宋诗纪事》等总集。其诗歌创作体现了南宋中期江湖诗派的艺术特色,在宋代诗歌史上具有独特价值。
王俦(约1120—1180),字仲友,号梅溪,南宋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初授临安府学教授,后历任太常博士、礼部郎中等职。乾道年间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外放知江阴军,在任期间兴修水利,政绩显著。晚年退居故里,筑"梅溪草堂"潜心著述。其诗风清峻,多咏物言志之作,代表作《梅花百咏》以梅喻节,广为传诵。与陆游、杨万里等交游唱和,然文集多散佚,今存《梅溪集》辑本一卷。诗人一生刚直不阿,晚年穷困潦倒而终,时人赞其"诗骨如梅,官品似雪"。
王俦是南宋诗人,存世作品不多,代表作有《题严子陵钓台》《题张睢阳庙》等。其诗作以咏史怀古见长,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常借历史人物抒发家国情怀。如《题严子陵钓台》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之句,以雄浑笔触勾勒富春江景,暗喻高士风骨;《题张睢阳庙》则通过"孤城落日斗兵稀"的惨烈画面,讴歌忠烈气节。其诗风兼具江西诗派的锤炼之功与江湖诗人的清峭之气,善用典故而不着痕迹,在宋末诗坛别具一格,展现了士人在乱世中坚守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