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曾是南宋中后期诗坛的重要诗人,其诗作以清丽婉约见长,尤擅七言绝句。他的诗歌继承了江西诗派的锤炼之功,又融入了江湖诗人的自然意趣,形成了'精工而不失流畅'的独特风格。在题材上多咏物抒怀,善于通过寻常景物寄托人生感慨,如《春日即事》中'小桃无主自开花'之句,以含蓄笔法暗喻身世飘零。其词作虽存世不多,但小令婉转有致,展现出对周邦彦、姜夔词风的承继。诗人虽未跻身一流大家之列,但其作品在南宋后期诗坛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为江湖诗派向元诗过渡提供了艺术参照,堪称宋诗发展脉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林曾(生卒年不详),字伯渊,南宋诗人,福建莆田人。其生平事迹鲜见于史册,仅《莆阳比事》《闽中理学渊源考》等地方志略有记载。他生活在宋宁宗至理宗年间(约12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与刘克庄、王迈等闽籍文人交游,诗作多散佚不传。现存诗篇以田园闲适题材见长,风格清丽自然,如《村居》"竹篱茅舍两三家,门对清溪一径斜"之句,颇具杨万里"诚斋体"韵味。其《秋日书怀》中"世事浮云变古今,黄花犹伴白头吟"等句,则透露出南宋士人特有的沧桑感。诗人虽非诗坛大家,但作为福建地域文学的代表之一,其作品反映了宋诗地方化进程中闽派诗人的创作特色。
林曾(约1120—1185),字子渊,号梅溪居士,福建莆田人。南宋绍兴年间进士,历任建宁府教授、国子监丞等职。为人耿介,因反对秦桧议和遭贬,后复起用,官至礼部郎中。晚年归隐故里,潜心著述。工诗善文,诗风清峻,多咏田园山水及民生疾苦,代表作《梅溪集》已佚,现存诗三十余首散见于《宋诗纪事》等文献。其《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一联,被误收入后世《千家诗》署名为高鼎之作,实为宋诗传播中著名讹例。隆兴二年(1164)曾与陆游同游武夷山,有唱和诗存世。卒后入祀莆田乡贤祠。
林曾是南宋著名诗人,代表作包括《秋江晚眺》《山居即事》等。其诗作以清新淡雅见长,善用白描手法勾勒自然景物,如"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等句,展现空灵意境。在题材上多描绘隐逸生活与江南风物,语言简练而意蕴悠远,体现了南宋江湖诗派的典型风格。其作品常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寄托人生感悟,既有陶渊明式的田园闲趣,又带杨万里"诚斋体"的活泼自然,形成了疏朗明净的独特诗风。